
亦作“山殽野蔌”。野味和蔬菜。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你的東西,一定是山殽野蔌了。”
“山肴野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形容自然簡樸的飲食。其中: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描繪了宴席上自然食材的豐盛,體現返璞歸真的意境。
3. 結構與用法
4. 近義詞對比
與“山珍海味”不同,此成語更強調山野間的樸素食材,而非珍稀昂貴的食物()。
5. 例句與應用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接龍玩法,可參考來源網頁(如、6)。
山肴野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字組成。下面分别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山肴野蔌是指山中可食用的野菜和野果,是一種上乘的山珍美味。
山(部首:山,筆畫:3),肴(部首:⺼,筆畫:9),野(部首:⺥,筆畫:11),蔌(部首:艹,筆畫:14)。
《山肴野蔌》一詞最早出現在《訓俗文科篇》一書中,記錄了古代人們對山中野菜和野果的采集和利用。
《山肴野蔌》的繁體字寫作「山蕘野蔌」。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蕘」這個字通常是用「芮」代替,所以「山肴野蔌」的古代寫法為「山芮野蔌」。
1. 春天是采集山肴野蔌的最佳時節。
2. 她烹饪出的山肴野蔌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山野、野蔌、山珍野味。
山菜、山珍、山味。
野外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