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冢的意思、上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冢的解釋

[honor the memory of the dead at a grave] 〈方〉∶上墳

詳細解釋

見“ 上冢 ”。


亦作“ 上塚 ”。指首輔,朝廷大臣。 宋 宋祁 《賀孔谏議上任啟》:“幹将沃若,式觀上冢之容;粉米襜如,更重趨庭之訓。”

亦作“ 上塚 ”。上墳,掃墓。《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黃石。” 宋 莊綽 《雞肋編》卷上:“寒食日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挂於塋樹。” 元 薩都剌 《崔鎮阻風有感》詩:“逆風吹河河倒行,阻風時節近清明,南人北人俱上塜,桃花杏花飛滿城。” 清 曹寅 《西軒賦送南村還京》詩之二:“連鑣雙使節,上塜一迴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1.基本含義

上冢即“上墳”“掃墓”的别稱,指祭掃先人陵墓的習俗。該詞在方言中使用較多(如、3、4、7),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最初無固定日期,後逐漸與清明、社日、臘日等傳統節日結合(、6)。例如《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每上冢伏臘,祠黃石”,說明漢代已有此習俗(、6)。

2.延伸含義

在古代文獻中,“上冢”偶爾代指“朝廷重臣”或“首輔”(、6、9)。如宋代宋祁《賀孔谏議上任啟》中用“式觀上冢之容”比喻官員的威儀,此用法較為生僻,現代已罕見。

3.現代關聯

自2008年起,清明節被列為法定節假日,進一步強化了“上冢”作為祭祖活動的文化意義()。民間掃墓時,常見挂紙錢、設香火等習俗,部分地域(如元代記載)甚至将紙錢挂于墓樹(、9)。

“上冢”以“掃墓”為核心含義,兼具曆史文獻中的特殊引申義。現代使用中,多與清明祭祖相關,體現傳統孝道文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冢

意思:上冢,指在墳墓上加蓋土或物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說文解字》将“上冢”拆分為“一”、“一”、“土”、“冖”、“之”五個部分,并有三畫。

來源:“上冢”的“上”字拆分出來即為“夭”,表示在墳墓上舉行祭祀或增添土的動作。而“冢”本義為墳墓,兩者相結合即為“上冢”。

繁體:上冢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上冢的古體寫法為:

例句:

1. 他們在祖墳前上冢,為先人祭拜。

2. 這些土地上的墳墓已經很久沒有人上冢了。

組詞:

1. 上墳:指祭祖或掃墓的行為。

2. 冢墓:墳墓的同義詞。

3. 墓地:指專門用于埋葬的地方。

近義詞:

1. 上馬:指騎上馬匹。

2. 上樓:指走上樓梯或乘坐電梯到樓上。

3. 上船:指登上船隻。

反義詞:

1. 下馬:指從馬上下來。

2. 下樓:指走下樓梯或乘坐電梯到樓下。

3. 下船:指從船上下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