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巳的意思、上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巳的解釋

舊時節日名。 漢 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 魏 晉 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書·禮志二》引《韓詩》:“ 鄭國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日惟上巳,時亨 有巢 。”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晉 時。 唐 朝賜宴 曲江 ,傾都褉飲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 洛陽 王孫士女,傾城翫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巳”是中國古代傳統節日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日期演變

“上巳”最初指農曆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上”即上旬,“巳”為地支之一)。 漢代以前采用幹支紀日,魏晉後逐漸固定為三月初三,故又稱“三月三”“重三”。

二、核心含義

  1. 祓禊祈福
    源自周代“祓除畔浴”習俗(“祓”即除災,“禊”為潔身),人們在水邊沐浴以驅邪避災,後演變為春遊活動。
  2. 生殖崇拜
    祭祀高禖(婚姻生育之神),帶有求偶、求子寓意,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

三、主要習俗

四、文化意義

上巳節融合了衛生保健(春季祛病)、自然崇拜(水神祭祀)和人文雅趣(詩詞集會),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如今在廣西、海南等地仍作為重要節慶保留。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記載,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禮儀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巳的意思

《上巳》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舉行的巳日祭祀活動。也可以泛指整個農曆三月初三這天。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巳》的拆分部首是“蔔”,拼音bǔ;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上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在古代,人們相信農曆三月初三是巳日,巳為農曆中的一種地支。上巳祭祀活動起初是為了祈求旱災平息和來年豐收。後來,這一習俗逐漸演變為一種民間傳統節日。

在繁體字中,上巳的寫法是「上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上巳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然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詳細描述古代漢字的寫法,請您諒解。

例句

1. 今年的上巳節慶典非常盛大,吸引了許多遊客。

2. 我們家世代相傳,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都會舉行祖先的上巳祭祀。

組詞

1. 上巳節:指農曆三月初三這天的節日活動。

2. 上巳祭:指舉行農曆三月初三的祭祀儀式。

3. 上巳廟:指用于舉行上巳祭祀的廟宇。

近義詞

農曆三月初三、巳節

反義詞

除了指代其他日期或節日,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