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旨的意思、裁旨的詳細解釋
裁旨的解釋
宋 代稱太守以下地方長官的指示、命令為“裁旨”。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近世自鈞旨、臺旨而下,稱裁旨。按, 李罕之 擅引 澤州 兵夜入 潞州 ,以狀白 李克用 曰:‘ 薛鐵山 死,州民無主,慮不逞者為變。故 罕之 專命鎮撫,取王裁旨。’”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三:“本朝君相曰聖旨、鈞旨,太守而下曰臺旨,又其次曰裁旨。”
詞語分解
- 裁的解釋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紙:裁剪。裁縫。裁衣。對裁。 減除,去掉一部分:裁減。裁軍。裁員。 決定,判斷:裁判。裁奪(考慮決定)。裁決。裁度(?)。裁斷。 安排取舍:體裁。别裁。獨出心裁。 節制,抑
- 旨的解釋 旨 ǐ 意義,目的: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遠。 封建時代稱帝王的命令:旨令。奉旨。 美味:旨酒。甘旨。旨蓄(貯藏的美好食品)。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裁旨”是宋代行政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宋代地方行政官員(如知州、通判等太守以下長官)發布的行政命令或指示。該詞由「裁」(意為裁決、判斷)和「旨」(意為意圖、決定)組合而成,體現官員的決策權威。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 行政層級:專用于太守(約等于州級行政長官)以下的官員,與更高層級的「鈞旨」「台旨」形成區别。
- 文獻例證:如《能改齋漫錄》記載,李罕之在軍事行動後向李克用呈報時使用“取王裁旨”,表明地方官員的自主裁量權。
三、詞源補充
- 裁:含裁決、裁斷之意,體現決策過程。
- 旨:原指帝王命令,此處引申為官員的正式指令。
需注意,該詞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行政用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代史料或《能改齋漫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裁旨》一詞的意思是指裁決、判決的命令或決定。下面将為您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一、拆分部首和筆畫:
- 《裁旨》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衣”(表示與衣物有關的意義),右邊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意義)。總共有9個筆畫組成。
二、來源:
- 《裁旨》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其中,“裁”的意思是根據一定标準進行決定、對待,而“旨”的意思是指示、命令。
三、繁體:
- 《裁旨》的繁體字為「裁旨」。
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裁旨》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五、例句:
- 1. 法院發布了一份裁旨,決定對被告判處五年************。
- 2. 律師正在研究法官的裁旨,以便為當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建議。
六、組詞:
- 1. 裁決:指法院或其他裁決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争議或糾紛作出的判決。
- 2. 決定:指根據一定因素或情況作出的确定性結論。
- 3. 命令:表示通過權威體系發布的指示性文件或口頭指令。
七、近義詞:
- 宣判、判決、判決書、判決筆錄
八、反義詞:
- 無刑、寬大、酬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