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宛轉,輾轉。《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橈桃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王先謙 集解引 李頤 曰:“橈桃,猶宛轉也,宛轉玄曠之中。”橈桃,一本作“ 撓挑 ”。
“桡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áo táo,其含義和使用情況如下:
宛轉/輾轉(主要含義)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桡桃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此處“桡桃”意為宛轉、輾轉,形容在廣闊無邊的境界中周旋自如。王先謙在《莊子集解》中引李頤注:“桡桃,猶宛轉也,宛轉玄曠之中。”部分版本中“桡桃”也寫作“撓挑”。
引申用法
現代某些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形容“表面柔弱,内心堅強”,類似桡桃果實外軟内硬的特征。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典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建議在學術寫作或古籍研究中以古典釋義為主,參考來源可優先選擇《漢典》《莊子集解》等權威資料。
《桡桃》是指一種水果,也稱為柰(nài)桃、皮薄果肉多、味道酸甜爽口。
《桡桃》的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火字旁,表示這是一種植物果實。
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木(4畫)+ 火(4畫)。
《桡桃》是中國傳統的水果之一,起源于我國古代。它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是一種夏季常見的水果。
《桡桃》的繁體字為「榰桃」。
在古代,桡桃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這裡列出一種古時候的寫法「橈桃」。
1. 夏天來了,桡桃又開始豐收了。
2. 我喜歡吃桡桃,特别是冰鎮過後更加美味。
桡桃的組詞有:桡桃樹、桡桃林、桡桃汁等。
桡桃的近義詞有:柰桃、榰桃。
桡桃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種特定的植物水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