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端的意思、善端的詳細解釋
善端的解釋
善言善行的端始。 明 徐渭 《<詩說>序》:“而其所以寓勸戒,使人感善端而懲逸志者,自藹然溢於言外。”
詞語分解
- 善的解釋 善 à 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良。善心。善舉。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為、品質:行善。懲惡揚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親善。和善。 熟悉:面善。 辦好,弄好:善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專業解析
善端是儒家哲學核心概念,指人與生俱來的向善萌芽或初始傾向,最早由孟子系統闡述。其釋義與哲學内涵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人性中先天存在的善良本性的發端。《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善的端始。指仁義禮智等道德觀念的萌芽。” 孟子認為這種善端是人區别于禽獸的本質特征,需通過修養加以擴充。
二、哲學内涵(孟子“四端說”)
孟子提出四種具體的善端及其對應德性:
- 恻隱之心 →仁之端(例:見孺子入井而生不忍)
- 羞惡之心 →義之端(對不義行為的憎惡)
- 辭讓之心 →禮之端(謙遜守序的本能)
- 是非之心 →智之端(辨别善惡的能力)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公孫丑上》)
三、典籍出處
《孟子·告子上》強調善端的内在性:
“仁義禮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注解:“端,緒也。因其情之發,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見。”
四、現代诠釋
《辭源》釋為“善的起點”,指出其作為道德實踐的内在基礎。當代哲學研究認為,善端理論構建了儒家性善論的核心框架,為道德教育提供了人性依據。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http://www.hanyudacidian.cn
- 《孟子·公孫丑上》(中華書局經典文本庫)http://www.zhbc.com.cn/classics/mengzi
-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u-xi-si-shu-zhang-ju
-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http://www.cishu.com.cn/ciyuan
網絡擴展解釋
“善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善言善行的開端或萌芽。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善端”指善良言行的初始狀态,強調人性中本有的向善萌芽。例如明代徐渭在《<詩說>序》中提到:“使人感善端而懲逸志者”,意指通過激發善的萌芽來約束放縱的念頭。
-
哲學與文化背景
- 該詞常見于儒家語境,與孟子提出的“四端”(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有内在關聯,均強調人性本善的初始狀态。
- 宋代詩詞中頻繁出現該詞,如陳鑒之《送鄭嚴州四首》中“善端誰獨無”,以及真德秀《送湯伯紀歸安仁》中“至危者人心,易汩惟善端”,均通過文學形式探讨善端的脆弱性與重要性。
-
用法與示例
- 可用于描述道德教化的起點,如“護持善端”指維護善的萌芽。
- 在古籍中多用于勸誡,如明代徐渭以善端與“逸志”(放縱之念)形成對比,體現勸善懲惡的思想。
提示:若需了解更完整的詩詞引用或哲學關聯,可參考中的具體詩句。
别人正在浏覽...
暗蔽案緻八街九陌包工被孝變柑标穎避謝草莽成價侈端禫服道大莫容打千短視督亢肚裡遏陽防送夫飛煽風奔風竿崗口兒甜桂闆橫管甲縷漸悟捷克人亟墨徑尺懇恩控避酷能靈阃每每萌發明旨閩江尼菴黔驢技孤親校嬛薄森茂山巅四海九州絲末苔牋陶陰讨召條進鐵舌微命威士忌吳光無虧先功鮮黃徙锢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