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本的意思、删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本的解釋

書籍經過删節的版本。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漢 楊終 ,字 小山 ,為校書郎,受詔删《太史公書》為十餘萬言。然則《史記》曾經删定,非本書矣。更不知删去何等,或删本與原本并行,後世獨行原本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六:“《文選》而下,惟 姚鉉 《唐文粹》卓然可觀……餘嘗取而删之,與《英靈》、《間氣》諸集删本,都為十種,竝行於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删本”是一個漢語詞語,指書籍經過删節的版本,通常用于描述因内容調整或簡化而産生的文本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删本的核心含義是經過删減的書籍版本。其目的是通過删去部分内容,使文本更簡潔或適應特定需求。例如,古代文獻可能因篇幅限制或内容篩選而被删節。

  2. 曆史背景與實例
    據清代周亮工《書影》記載,漢代楊終曾受命将《史記》删減為十多萬字,形成删本。這類版本可能與原本并行流傳,但後世多僅存原本。類似案例還包括《唐文粹》等文集的删節版本。

  3. 字義解析

    • 删:意為去除文字中的某些部分,如“删繁就簡”。
    • 本:原指草木的根莖,引申為事物的根源或主體。
      組合後,“删本”即指對原書主體内容進行删減後的版本。
  4. 使用場景與意義
    删本常見于學術整理、普及讀物或特定傳播需求中。例如,為方便閱讀,冗長古籍可能推出删節版;但需注意,删本可能因内容缺失影響原意,需結合原本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獻來源,可查閱《書影》《香祖筆記》等古籍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删本

删本(shān bě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删指的是删除、去除,本指的是書籍的版本。因此,删本的意思是删除或去除一本書籍的某些部分或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删這個字的部首是⺊(刀), 筆畫數是4。

本這個字的部首是木,筆畫數是5。

來源和繁體

删本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修訂書籍版本時所進行的删改工作。在刻版印刷之前,書籍都是手工複制的,因此,在進行修訂和校訂時,可以通過去除某些内容來改善書籍的版本。在古代的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相似的用法。

删本在繁體字中寫作「刪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删本這個詞有時會以不同的方式書寫。例如,可以使用「刪捐」來表示删本的意思。這種寫法強調了删本行為可能會導緻一些内容的損失。

例句

1. 這本書的删本版本很受歡迎,因為它删掉了一些冗長的章節。

2. 這個文獻的删本經過多次修改,現在是最完善的版本。

組詞

删減、删節、删改

近義詞

删除、剪裁、減損

反義詞

增補、增添、擴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