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嫁女儀式之一。《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 鄭玄 注:“帨,佩巾。” 晉 皇甫谧 《女怨》詩:“施衿結帨,三命丁寧。”
(2).指成婚。 唐 獨孤及 《唐故虢州宏農縣令天水趙府君墓志》:“夫人 河南 獨孤氏 ……結帨宜室四十有四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下鏡》:“結帨未堪承母命,覺含羞。”參見“ 結縭 ”。
“結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婚姻相關的儀式或狀态,具體含義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儀禮》、皇甫谧《女怨》詩等原始文本。
結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多條繩索或者帶子交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複雜的編織結構。結帨通常用來把東西捆綁起來,使之更加牢固。
結帨這個詞的部首是纟(纟是“繩”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0。
結帨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軍事用語。在古時候,戰争中士兵常常需要攜帶大量的物品,比如武器、盔甲、糧食等。為了便于攜帶和保護這些物品,士兵們常常會将它們用繩索或者帶子編織成複雜的結構,即結帨。
結帨的繁體字是「結帨」。
在古代,結帨的寫法是「結艣」。艣是指古代船隻的橫梁,用來承載和固定帆等裝置。這個寫法意味着結帨的編織結構類似于船隻上的橫梁,即穩固可靠。
1. 士兵們用繩索結帨将行李綁在身上,準備出發。
2. 他們巧妙地用帶子結帨,将木材固定在一起。
結義、結交、結構、結實。
綁紮、捆紮、縛綁。
解開、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