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帨的意思、結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帨的解釋

(1).古代嫁女儀式之一。《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 鄭玄 注:“帨,佩巾。” 晉 皇甫谧 《女怨》詩:“施衿結帨,三命丁寧。”

(2).指成婚。 唐 獨孤及 《唐故虢州宏農縣令天水趙府君墓志》:“夫人 河南 獨孤氏 ……結帨宜室四十有四載。” 明 朱鼎 《玉鏡台記·下鏡》:“結帨未堪承母命,覺含羞。”參見“ 結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結帨(jié shuì)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結”與“帨”二字組成,專指中國古代女子成年或婚嫁禮儀中的特定動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從權威典籍角度分述其含義:

一、字義溯源

  1. “帨”之本義

    “帨”指佩巾,即古代女子隨身佩戴的巾帕。《說文解字·巾部》釋:“帨,佩巾也。” 其材質多為絲帛,既可拭物,亦為裝飾。

  2. “結”之動作

    “結”意為系紮、束系。《禮記·内則》載:“婦事舅姑……左佩紛帨。”鄭玄注:“帨,拭物之佩巾也。” 此處“結”即指将帨巾系于腰間或衣帶。

二、禮儀場景與文化象征

  1. 及笄禮中的“結帨”

    女子十五歲行笄禮(成年禮)時,需将垂發束起并佩戴發笄,同時“結帨”象征成年。《儀禮·士昏禮》載:“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賈公彥疏:“笄女之禮,結帨以示成。”

  2. 婚禮中的核心儀式

    婚禮中“結帨”标志女子身份轉變。《禮記·内則》載:“子生……女子設帨于門右。”婚禮時,母親為女兒系帨巾,寓意托付于夫家。孔穎達疏:“結帨者,嫁時所佩巾,結之以示敬。”

三、文化符號與隱喻

“結帨”不僅是動作,更承載倫理意義:

四、典籍中的用例印證

  1. 《禮記·内則》

    “女子十年不出……執麻枲,治絲繭……觀于祭祀……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其成年後“結帨”即承此訓導。

  2. 《儀禮·士昏禮》

    詳述納采至親迎流程,其中“母施衿結帨”為女子出閣前母親所行之禮。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儀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4. 《毛詩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結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婚姻相關的儀式或狀态,具體含義如下:

1.古代嫁女儀式之一

2.指代成婚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儀禮》、皇甫谧《女怨》詩等原始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車駕麤惡殚瘁大有起色德體定亂笃志餌名釣祿煩且肺水腫凫山更續公諱貴市國容好學合包核總間接驕子罽車讦辭緊行無善蹤金羊久駐急振疾足先得儁朗科教匡救苦膩老八輩子落漠馬克思主義毛茸美工梅籔面市牡牝陪位破白鋪敷樸學請将不如激将棋品讓齒三皈睒睗聲譽大振神智體試翼松箲嗉子搨匠譚吐晤商無驗鄉進士險僥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