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杀厉的意思、杀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杀厉的解释

杀戮染有疫病的人。《礼记·檀弓下》:“ 吴 侵 陈 ,斩祀杀厉。” 郑玄 注:“厉,疫病。”《新唐书·萧俛传》:“夫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招怀,后掩袭,故有不杀厉,不禽二毛,不犯田稼,其救人如免水火,此必胜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杀厉(shā lì)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杀”与“厉”的原始义项解析:

  1. 基本释义

    “杀”本义为削减、消除(《说文解字》:“杀,戮也”),引申为克制、抑制;“厉”指祸患、疫病或严厉苛政(《尔雅·释诂》:“厉,危也”)。故“杀厉”指消除灾祸、遏制暴虐,常见于描述平息动乱或祛除瘟疫的语境。例如《周礼·天官》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其中“杀厉”隐含祛除病邪之意 。

  2. 古代文献引证

    在《左传·昭公四年》中,鲁国大夫申丰论藏冰之道时提到:“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无灾霜雹,疠疾不降,民不夭札。”此处“疠疾不降”即“杀厉”之效,强调通过礼制调和自然以消弭灾疫 。另见《汉书·刑法志》“衰世则不然……增以苛暴,杀厉无辜”,指严刑峻法对百姓的摧残,“杀厉”在此表暴虐杀戮之义,属贬义用法。

  3. 词义演变

    唐宋后,“杀厉”渐少单独成词,多融入“禳灾杀厉”“除凶杀厉”等短语。明代医书《瘟疫论》称“疫气流行……当以杀厉之气攻之”,仍保留祛除疫病的核心语义 。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左传译注》(中华书局)
  3. 《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杀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词义

“杀厉”指杀戮染有疫病的人。其中“厉”通“疠”,意为疫病或传染病()。该词常见于描述古代战争或刑罚中对患病者的残酷处置。


二、文献出处与历史背景

  1. 《礼记·檀弓下》记载:“吴侵陈,斩祀杀厉”,郑玄注“厉,疫病”。此处指吴国入侵陈国时,不仅破坏祭祀场所,还屠杀染疫者,被视为违背战争伦理的行为。
  2. 《新唐书·萧俛传》提到“不杀厉”是仁义之师的准则,强调战争中应避免伤害病弱之人。

三、用法与延伸


四、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可参考《礼记》《新唐书》相关章节,或查阅古籍注疏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骨踩杆采蓄惨无人道慅婴馋涎初生犊儿不怕虎大权在握耋老敌面对开而且废放封儿凤冠粟符袋妇兄宫吕关心汩淈焊接隍阱懽慰集辞晶琅琅禁掖季孙寄外愧死浪愁料整帽凭评定强词夺正乾累諐佚跷足清坚氢气倾险丘役蓐劳杀剁省惜沈屯数码相机驷马莫追速食店太古提领通狎徒劳痿阳握粟襄尺详玩乡族小屦小宰羊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