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穑臣的意思、穑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穑臣的解释

古代称管理农事的大臣。 晋 张华 《大司农箴》:“匱神乏祀,败於戎丑,穡臣司农,敢告左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穑臣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由“穑”和“臣”两部分构成,其含义与古代农耕社会的职官制度相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穑(sè)

    本义指收割谷物,引申为农业耕种活动。《说文解字》载:“穑,谷可收曰穑。” 其核心含义围绕农事生产,如《诗经·魏风·伐檀》中“不稼不穑”即指不从事农耕劳作。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臣(chén)

    原指男性奴隶,后演变为官吏的统称。《说文解字》释:“臣,牵也,事君者也。” 在官职语境中,特指为君主效力的官员。

    来源:《说文解字》。

二、复合词“穑臣”的释义

“穑臣”为西周金文及传世文献中的职官名称,专指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吏。其职责包括督导农耕、征收田赋、管理土地资源等,是周代“三事大夫”(司徒、司马、司空)体系中“司徒”的下属职官。

例证:

三、文化背景与历史演变

“穑臣”反映了周代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周礼·地官》详细记载了“司徒”下属的农官体系(如“遂人”“甸师”),其职能与“穑臣”高度重合,印证了该职官在先秦社会的重要性。至秦汉时期,随着“大司农”“少府”等中央农政机构的设立,“穑臣”一词逐渐被“田曹”“劝农使”等取代。

来源:《周礼注疏》(郑玄注),《汉书·百官公卿表》。

四、权威典籍引用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对“穑”“臣”的训诂为理解词源基础。

  2.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

    通过《酒诰》等篇目还原西周农官职能。

  3. 《周礼注疏》(汉·郑玄 / 唐·贾公彦):

    系统记载先秦农官制度架构。

  4. 《殷周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金文资料提供实物佐证。

结论:“穑臣”是西周主管农业的职官名称,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的政治制度设计,其词义需结合先秦职官制度与农耕文明背景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穑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词源与出处

  1.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张华的《大司农箴》:“匱神乏祀,败於戎丑,穡臣司农,敢告左右。”
    (注:“司农”为古代官职名,主管农业税收、仓储等事务,穑臣可能为司农的属官或别称。)

  2. 字义解析:

    • 穑:本义为收割庄稼,引申为农事管理。
    • 臣:官吏或百姓对君主的自称,此处指官员。

三、相关扩展

四、现代使用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古代职官辞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邦仪边抚表笔丙丙禀朔比翼鸟裨赞卜相嵾嵯茶汤赤帝子出神粹慤登巇洞心蠹劳軃神犯牛脖子阜乡舄寒恋重衾酣宴活寡家斗坚固耐用交谈杰观结识机密房眷然匡神垒栅蔺子陆风碌碌无奇洛书面巾纸凝冱暖寒輤舆青虹穷家子泉水群经取销趋行趋战染羽人情之常儒仙事居事务受之有愧死士稣舒徒隶顽悍显能萧晨廞废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