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懸賞招募。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魏書·楊播傳》:“遂購募戰士,信宿之間得三千餘人。” 南朝 梁 江淹 《尚書符》:“或能因罪立績,賞不示私。斬袪射玦,唯功是與。購募之科,具列於上。”亦指收買。《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紹 令衆追之”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楊 及部曲諸将,皆受 傕 汜 購募,共圖 布 。”
(2).謂懸賞緝捕。《後漢書·黨锢傳序》:“其辭所連及 陳寔 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 明 李東陽 《蒙泉公補傳》:“為政自有體式,盜賊責兵部,姦宄責法司,豈有天子自出榜購募之理?”
(3).征求;募求。《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太祖 命為丞相掾”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頃之,老父復行,失劍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懼後人得之,劍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購募,或恐差錯,遂守之。”《舊唐書·經籍志上》:“ 貞觀 中, 令狐德棻 、 魏徵 相次為祕書監,上言經籍亡逸,請行購募,并奏引學士校定,羣書大備。”
“購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懸賞招募
指通過公開懸賞的方式招募人才或士兵。例如《魏書·楊播傳》記載“購募戰士,信宿之間得三千餘人”,即通過懸賞快速招募士兵。
懸賞緝捕
表示以賞金為條件追捕罪犯或逃犯。《後漢書·黨锢傳序》提到“懸金購募”逃犯,明代李東陽的《蒙泉公補傳》中也用此意。
征求、募求
泛指廣泛征求或募集所需之物。《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文提到“購募”失物,強調通過懸賞征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懸賞招募”“通緝”“征集”等更通用的詞彙。
購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購買和集資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購的部首是"貝",總筆畫數為9;募的部首是"力",總筆畫數為7。
來源:購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用來描述勾結人多集資共同購買房地産等。
繁體:購募是購募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購募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和現在相同。
例句:
1. 他們聯合購募了一輛新車。
2. 這個項目需要購募資金才能實施。
組詞:購物、購票、募集、招募、商募。
近義詞:購置、籌資、集資。
反義詞:出售、捐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