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購募的意思、購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購募的解釋

(1).懸賞招募。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魏書·楊播傳》:“遂購募戰士,信宿之間得三千餘人。” 南朝 梁 江淹 《尚書符》:“或能因罪立績,賞不示私。斬袪射玦,唯功是與。購募之科,具列於上。”亦指收買。《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紹 令衆追之”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楊 及部曲諸将,皆受 傕 汜 購募,共圖 布 。”

(2).謂懸賞緝捕。《後漢書·黨锢傳序》:“其辭所連及 陳寔 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 明 李東陽 《蒙泉公補傳》:“為政自有體式,盜賊責兵部,姦宄責法司,豈有天子自出榜購募之理?”

(3).征求;募求。《三國志·魏志·管甯傳》“ 太祖 命為丞相掾”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頃之,老父復行,失劍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懼後人得之,劍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購募,或恐差錯,遂守之。”《舊唐書·經籍志上》:“ 貞觀 中, 令狐德棻 、 魏徵 相次為祕書監,上言經籍亡逸,請行購募,并奏引學士校定,羣書大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購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側重于通過支付錢財來招募或征求。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詞義 “購募”指用錢財招募、征求或懸賞獲取。它強調以金錢或財物作為交換條件,來達到獲取特定對象(如人才、物品、情報或追捕目标)的目的。

二、用法與側重點

  1. 招募人員: 指用錢財招募士兵、勞力或特殊技能者。例如:“購募勇士,以禦外敵。”
  2. 征求物品: 指出資征集或收購特定物品,尤其是稀有或急需之物。例如:“購募藥材,以解瘟疫。”
  3. 懸賞緝拿: 指公開出價懸賞捉拿罪犯或特定目标。這是“購”字本義的直接體現。例如:“購募賊首,賞千金。”
  4. 征購(廣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泛指官方或私人出資購買或征集的行為。

三、與現代詞彙的區别

四、權威來源與文獻佐證

五、現代使用情況 “購募”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其含義基本被更具體的詞彙如“招募”、“懸賞”、“征購”、“收購”等所取代。它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著作或特定仿古語境中。

“購募”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核心含義是通過支付錢財來招募人員、征求物品或懸賞緝拿目标。它體現了古代社會利用經濟手段達成特定目的(尤其是軍事、治安和物資征集)的方式。其語義重點在于“以財為酬” 進行“求取”。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已被更細分的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購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懸賞招募
    指通過公開懸賞的方式招募人才或士兵。例如《魏書·楊播傳》記載“購募戰士,信宿之間得三千餘人”,即通過懸賞快速招募士兵。

  2. 懸賞緝捕
    表示以賞金為條件追捕罪犯或逃犯。《後漢書·黨锢傳序》提到“懸金購募”逃犯,明代李東陽的《蒙泉公補傳》中也用此意。

  3. 征求、募求
    泛指廣泛征求或募集所需之物。《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文提到“購募”失物,強調通過懸賞征求。

二、用法特點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懸賞招募”“通緝”“征集”等更通用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暴伉便勢避弟别具一格操術超重宸傳雠覆錘骨畜民脣舌匆遽村史電舉讀音垩塗法羅群島蕃娈格擊根業光前啓後過闆國賓合乎懷才回員景色康濟廉讓龍須菜毛坯房尨降秘愛内老闆漂涼帶刺潑命鋪保蒲稍牽黃拳民柔毫善遇世德守庚申束刍碩量踏籍體認透骨頭暈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萬賴俱寂未第惟利是逐握河毋需無恹鄉往銜啼嘻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