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師的意思、成師的詳細解釋
成師的解釋
大軍。《左傳·宣公十二年》:“且成師以出,聞敵強而退,非夫也。”《漢書·禮樂志》:“海内有姦,紛亂東北。詔撫成師,武臣承德。” 唐 白居易 《授吳少陽淮西節度留後制》:“況閫外重寄, 淮 右成師,建有德以統藩方,擢有才以領留府。”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師的解釋 師 (師) ī 教人的人:老師。導師。師傅。師生。師徒。師德。良師益友。好(刼 )為人師。 擅長某種技術的人:工程師。醫師。技師。 效法:師法古人。 榜樣:師範。 指由師徒或師生關系産生的:師母。師兄
網絡擴展解釋
“成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拼音為chéng shī,意為“大軍”或“整編的軍隊”。這一用法多見于先秦至唐代的文獻中,強調軍隊的規模或正式性。
2.文獻出處
-
《左傳·宣公十二年》
例句:“且成師以出,聞敵強而退,非夫也。”
含義:指軍隊已整裝出發,若因敵方強大而撤退,則缺乏勇氣。
-
《漢書·禮樂志》
例句:“诏撫成師,武臣承德。”
語境:描述朝廷通過诏令安撫大軍,武将秉承德政。
-
白居易《授吳少陽淮西節度留後制》
例句:“淮右成師,建有德以統藩方。”
用法:指淮西地區駐紮的正式軍隊。
3.其他可能的含義
提到“成師”是曆史人物“曲沃桓叔”的别稱,但此說法僅見于低權威性來源,需結合《史記》等正史進一步考證。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成師”已非常用詞彙,多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其近義詞可參考“大軍”“勁旅”,反義詞如“散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左傳》《漢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師(chéng shī)是一個詞語,下面是關于該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由兩個人組成的部首)
- 筆畫:9畫
2. 來源:
- 《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芳蔺也,從⻈,丞意也”。
- “芳蔺”代表賢達之人,表示成為了學術或技藝的師傅。
3. 繁體:
- 成師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成師在古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籍。
5. 例句:
- 我欣賞您是一位優秀的成師。
- 我希望能夠有一位成師指導我。
6. 組詞:
- 師傅、師父、教師、導師、師長
7. 近義詞:
- 導師、導員、教導員、老師、教練
8. 反義詞:
- 學生、初學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