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y and sun;light] 天空和太陽,喻指光明
(1).天空和太陽,有時偏指太陽。《三國志·吳志·胡綜傳》:“款心赤實,天日是鑒。” 唐 杜牧 《阿房宮賦》:“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雲霓在望,海澨歡騰。天日重光,神人喜溢。”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三章:“部隊從遮蓋天日的森林中,日夜行進。”
(2).喻天理或光明。《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怎麼外官這們利害!咱們在京裡看禦史們的摺子,總覺言過其實,若像這樣,還有天日嗎?” 巴金 《紀念雪峰》:“他們妄想用這個決定讓我一輩子見不了天日。”
(3).喻帝王。《宋書·武帝紀中》:“鎮北将軍臣 宗之 , 青州 刺史臣 敬宣 ,并是 裕 所深忌憚,欲以次除蕩,然後傾移天日,於事可易。”
“天日”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自然現象
指天空和太陽,常偏重指太陽。例如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隔離天日”形容宮殿高聳遮蔽陽光。
物理光明
代指自然光線,如“暗無天日”描述環境極度昏暗。
象征光明與希望
用于形容擺脫困境後的積極狀态,如“重見天日”比喻脫離黑暗、迎來轉機。
指代帝王或王法
古代文獻中常以“天日”隱喻君權或國家法度,如《宋書》提到“傾移天日”暗指政權更疊。
引申為天理與正義
如《老殘遊記》中“還有天日嗎?”表達對公理缺失的憤慨。
“天日”從自然現象延伸出多重文化意涵,既承載古代對光明的崇拜,也反映社會對正義與權力的隱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天日(tiān r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rì)和「⼗」(shí),總共有四個筆畫。它是由「⽇」(rì)作為聲旁,「⼗」(shí)作為形旁組成。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一般表示白天或陽光照射。
在繁體字中,「天日」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天日」一詞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其古字形為「⽇」在上面,「三」字在下面。這個寫法強調了太陽直接照射到人類的頭上。
以下是一些使用「天日」的例句:
1. 藍天白雲,陽光照耀,心情非常舒暢,仿佛感受到了自然的天日。
2. 靜靜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甯靜的天日。
一些以「天日」為組詞的詞語包括:
1. 星天日: 形容夜空中閃爍的星星。
2. 法天日: 意味着法律公正。
一些與「天日」意思相近的近義詞有:
1. 太陽光:指太陽發出的光線。
2. 光明:形容明亮或美好的事物。
一些與「天日」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有:
1. 月光:指夜晚月亮發出的光線。
2. 黑暗:形容沒有光線或缺乏光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