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祭的意思、商祭的詳細解釋
商祭的解釋
謂用幹魚祭祀。《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脯曰尹祭,槀魚曰商祭。” 孔穎達 疏:“槀,乾也;商,量也。祭用乾魚,量度燥滋,得中而用之也。” 漢 蔡邕 《遷都告廟文》:“商祭明視,薌合嘉蔬。”
詞語分解
- 商的解釋 商 ā 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計劃、讨論:商量。商讨。商議。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協商。 買賣,生意:商業。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古指行商(坐商為“賈”,後泛指做買賣的人,亦
- 祭的解釋 祭 ì 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祭奠。祭禮。祭靈。祭典。祭掃。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竈。 使用(法寶):祭起一件法寶。 祭 à 姓。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商祭,作為中國古代祭祀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特指商代(約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所實行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祭祀制度與活動。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
祭祀對象:
- 祖先神靈:商祭的核心是對祖先的崇拜與祭祀。商王室及貴族相信已故祖先的靈魂具有影響現世的力量(降福或降禍),因此頻繁舉行祭祀以祈求保佑、消除災禍、鞏固王權。祭祀對象包括近祖(父、祖輩)和遠祖(曆代先王先妣),形成複雜的祭祀譜系。
- 自然神祇:除祖先外,商人也祭祀上帝(最高神)、社神(土地神)、河神、嶽神等自然神靈,但祖先祭祀在商祭體系中占據更核心的地位。
-
祭祀目的:
- 祈福禳災: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戰争勝利、消除疾病瘟疫等。
- 維系王權:通過祭祀彰顯王權神授,強化統治的合法性與神聖性,鞏固宗法制度。
- 溝通人神:祭祀被視為與祖先和神靈溝通的主要方式,是維系人神關系的關鍵環節。
-
祭祀形式與特點:
- 頻繁性與周期性:商代祭祀活動極其頻繁,有按日、旬、季節、年舉行的固定祭祀(如周祭制度),也有因特定事件(如戰争、疾病、生育)舉行的臨時祭祀。
- 犧牲制度:大量使用犧牲是商祭的顯著特點。犧牲種類繁多,包括牛、羊、豬、犬等牲畜(“牲”),以及人牲(戰俘或奴隸)。犧牲的數量、種類、組合方式(如“太牢”、“少牢”)都有嚴格規定,用以區分祭祀的等級和對象。
- 蔔筮并用:祭祀前常通過占卜(主要是龜甲和獸骨占卜)來請示神靈的意願、選擇祭祀日期、确定犧牲種類數量等。蔔辭記錄是研究商祭最直接、最重要的材料。
- 樂舞與禮器:祭祀過程中常伴有特定的樂舞(如《大濩》),并使用青銅禮器(如鼎、簋、爵等)盛放祭品和酒醴,儀式莊嚴隆重。
- 周祭制度:商代後期(主要是祖甲以後)發展出一套高度系統化、程式化的祭祀制度,即“周祭”。它按固定的祀譜,用五種主要祀典(如翌祭、祭祭、劦祭等)輪番、周而複始地對先王先妣進行祭祀,幾乎無日不祭。
-
文化意義:
- 商祭是商代神權政治的集中體現,反映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觀念。
- 它是商代禮制的核心組成部分,對後世周禮及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産生了深遠影響。
- 甲骨蔔辭中關于商祭的記載是研究商代社會結構、宗教信仰、曆法制度、語言文字的寶貴史料。
“商祭”一詞,專指中國商代時期以祖先崇拜為核心、具有高度組織化和制度化特征的祭祀體系。其特點包括祭祀對象以祖先為主、祭祀活動極其頻繁、大量使用犧牲(含人牲)、依賴占卜決策、儀式複雜規範(尤以周祭為典型)。商祭不僅是商代宗教生活的核心,更是其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的重要反映,在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發展史上占有承前啟後的關鍵地位。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權威工具書,提供“商祭”詞條的基本釋義和曆史背景概述)。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詳細論述商代祭祀遺存、制度及其社會背景)。
-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深入剖析商代祭祀活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形式與意義)。
- 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對商代後期高度系統化的周祭制度進行專門研究)。
- 甲骨學、商史研究相關學術論文與專著(基于甲骨蔔辭材料,具體分析各類祭祀的名稱、對象、儀式等)。
網絡擴展解釋
“商祭”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
基本定義
商祭指用幹魚進行祭祀的禮儀形式。這一解釋在《禮記·曲禮下》中有明确記載:“槀魚曰商祭”,其中“槀”即“幹”的意思。
-
字義解析
- 商:此處并非指朝代或商業,而是“量度”之意。孔穎達在《禮記》疏中提到:“商,量也”,指祭祀時需衡量幹魚的幹燥程度是否適中。
- 祭:即祭祀,屬于古代宗廟禮儀的一部分。
-
文獻依據
- 《禮記·曲禮下》将“商祭”與“尹祭”(用幹肉祭祀)并列,說明其屬于特定祭品分類。
- 漢代蔡邕的《遷都告廟文》中“商祭明視”一句,進一步佐證了幹魚在祭祀中的使用。
-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宗廟祭祀,強調祭品的選擇需符合規範,幹魚需經過嚴格挑選和加工,體現古人對祭祀儀式的重視。
商祭是古代禮儀中通過幹魚表達敬意的祭祀方式,其名稱源于對祭品幹燥程度的考量,反映了傳統禮制的細緻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漢代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符白龍臛班罽本份鞭牛筚路褴褛兵家勃谿不足取蒼蠅巢書車煩馬斃齒後音谛道二更發引槁榇狗生角貫結過府沖州含咀荷珠嘑爾猳國奸臧交鳴寄畫徑便金庭酒姥拒張開玩笑老辣勞資科連環扣吏鬼龍奧鹿砦迷蔽千金之家遷土訖今碛鹵輕赍銀佉路瑟吒阒阒仁懦三冗尚方仗山雨欲來風滿樓折折實滿水兵蒴軸肆奢絲綫僞人聞聞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