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辟的意思、三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辟的解释

(1).谓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刑法。《左传·昭公六年》:“ 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2).泛称刑法。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应诏》诗:“九畴式叙,三辟载清。”

(3).三王。 晋 陆云 《九愍·修身》:“仰 勋 、 华 之耿暉,咏三辟之遐音。”

(4).指被征聘的隐士。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 巢 由 与 伊 旦 并流,三辟与四门共轨。”

多次征召。 唐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三辟草堂仍被褐,数行书札忽临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及文献进行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1. 指夏、商、周三代的刑法
    根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辟”分别指夏朝的《禹刑》、商朝的《汤刑》和周朝的《九刑》。这三部法典的制定均源于各朝代治理乱政的需求,反映了早期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

  2. 泛称刑法或法律
    在文学作品中,“三辟”常被用作刑法的代称。例如南朝谢朓《三日侍宴曲水应诏》有“三辟载清”之句,即指法律清明()。

  3. 代指“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晋代陆云《九愍·修身》以“三辟”指夏、商、周三代贤君,强调其政治典范意义()。

  4. 指被征聘的隐士
    此释义较少见,多用于特定历史文献中,表示隐士因德行或才能受官方征召()。


补充说明:现代语境中,“三辟”作为成语被解释为“三种禁忌”,即不可踏入、不可触及、不可违背()。但这一含义未见于传统经典文献,可能是当代引申义,需注意区分使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辟:词义及来源

《三辟》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排斥、避免、拒绝的意思。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是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的一则记载所得。

三辟: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三辟的字形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其左边的部首是三点水,即又叫作水旁,表示其与"水"相关;右边的部首是白字旁,表示与"白色"相关。该字包含了8笔画。

三辟:繁体字

《三辟》的繁体字为"三闢"。

三辟:古代汉字写法

在古代,三辟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根据研究,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字的形状和笔画的顺序上,而字的部首和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三辟:例句

1. 他对那些有害的东西,总是保持着三辟的态度。

2.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坏习惯和想法三辟出我们的生活。

3. 当面临诱惑时,我们要学会三辟,不让自己陷入困境。

三辟: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排辟、避辟、拒辟

近义词:排斥、拒绝、回避

反义词:欢迎、接纳、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