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異的意思、絶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異的解釋

1.獨特不凡。2.全然不同。

詳細解釋

1.獨特不凡。《漢書·遊俠傳序》:“觀其溫良泛愛,振窮周急,謙退不伐,亦皆有絶異之姿。”《北齊書·安德王延宗傳》:“﹝ 延宗 ﹞氣力絶異,馳騁行陣,勁捷若飛。” 清 姚鼐 《甯國府重修北樓記》:“佳山水名絶著……四海之内可百餘區,雖其所以稱盛之故,大體畧同,而其間各負絶異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2.全然不同。 宋 葉適 《張令人墓志銘》:“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詩禮間事,絶異於他女。”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且以 印度 情狀,比之 中國 ,則固有絶異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絶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獨特不凡
    指事物或人具有超越尋常的特質。例如《漢書·遊俠傳序》用“絶異之姿”形容謙遜仁義的品格;《北齊書》以“氣力絶異”描述安德王延宗的勇猛。此義項中,“絕”取“獨特、極緻”之意。

  2. 全然不同
    強調事物之間的根本性差異。如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對比中印國情時,用“絶異”突出兩者的區别。此處“絕”引申為“完全、徹底”。

二、詞源與用法

建議需要深入理解時,可結合《漢書》《北齊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異的意思

《絶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事物的特殊、獨特、非常不尋常。

絶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絶異的部首是糸(mì)。

絶異的筆畫數為12畫。

絶異的來源

絶異源自于古代漢語,是由“絶”和“異”兩個字組成的。

“絶”表示斷絕、切斷,而“異”表示不同、特别。

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絶異”這個詞,意為事物與衆不同,非常特殊。

絶異的繁體

絶異在繁體字中寫作“絕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絶異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種古時候的寫法:

古代絶異

絶異的例句

1. 這個故事的結局非常絶異,出乎意料。

2. 他的才能與衆不同,真是絶異的人才。

3. 這個地方的風景非常絶異,美得令人難以置信。

絶異的組詞

1. 絶對:完全、絕對不可改變的。

2. 絶頂:達到最高點,非常出衆。

3. 絶妙:極其巧妙、獨特。

絶異的近義詞

1. 特殊:與衆不同、獨特。

2. 異常:不尋常、與平常不同。

3. 獨特:獨一無二的、與衆不同。

絶異的反義詞

1. 普通:一般、常見的。

2. 平凡:不出衆、普通的。

3. 常規:遵循常規的、普通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