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矩矱的意思、矩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矩矱的解釋

(1).規矩法度。《楚辭·離騷》:“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王逸 注:“矩,法也;矱,於縛切,度也。” 漢 嚴忌 《哀時命》:“上同鑿枘於 伏羲 兮,下合矩矱於 虞 唐 。”《明史·選舉志一》:“時方崇尚新奇,厭薄先民矩矱。”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至 啟禎 時, 錢謙益 、 艾南英 準 北宋 之矩矱, 張溥 、 陳子龍 擷 東漢 之芳華,各樹一幟,以召學者。”

(2).定為法度,以為法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但言不能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缾管,何能矩矱?” 宋 洪邁 《<唐黃禦史公集>序》:“于時墨儒詞匠所為詩若文,鹹矩矱自然,不以彫飾為工,相與贊翊道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矩矱”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示法度、準則或規範的意思。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1. 字源與基本含義

    • 矩:本義指畫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是木工用來取直角的工具。《說文解字》釋為:“矩,規巨也。從工,象手持之。”引申為法則、規矩、标準。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矩”象征行為的準則和道德的規範。
    • 矱:音 yuē,本義指尺度、标準。《說文解字》釋為:“矱,尺也。”段玉裁注:“矱者,度也。”指衡量長短的尺度。據《辭源》解釋,“矱”常與“矩”連用,共同強調法度的概念。
    • 合成義:“矩矱”二字結合,取其比喻義,指法度、準則、規矩或規範。它象征着衡量事物、行為是否合宜、正确的标準。
  2. 核心釋義(法度、準則)

    • 作為名詞:“矩矱”指必須遵守的法則、規矩或标準。例如:
      • 屈原《離騷》:“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王逸注:“矩,法也;矱,度也。” 意為尋求志同道合者,遵循共同的法度)。此例說明“矩矱”在先秦文獻中即指共同遵循的法則。
      • 漢·趙岐《<孟子>題辭》:“《論語》者,五經之錧鎋,六藝之喉衿也;《孟子》之書,則而象之,衛道以明邪,距詖行,放淫辭,正人心,息邪說,以承三聖者,矩矱之乎?” 這裡指《孟子》是遵循(或作為)聖人之道的準則。體現了其在經典闡釋中的權威性。
    • 引申義:也可指作為典範、楷模的人或事物。
  3. 用法與搭配

    • “矩矱”常與表示遵循、效法或作為标準的動詞搭配,如“循矩矱”、“守矩矱”、“為矩矱”、“矩矱乎”。
    • 也常與其他表示法度的詞并列或組合使用,如“規矩矩矱”、“矩矱繩尺”,強調标準的嚴格和全面性。

“矩矱”是一個源自古代度量衡工具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法度、準則、規範。它象征着衡量行為、事物是否正确的标準,常用于指代必須遵守的法則或作為典範的楷模。該詞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和古典韻味,常見于古代文獻及對法度、規範有強調的現代語境中。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以及在《楚辭》(如《離騷》)、《孟子》趙岐注等經典文獻中的實際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矩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jǔ yuē,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矩矱”由“矩”和“矱”組成,兩者均為古代測量工具:

2.出處與引申義

3.現代意義

“矩矱”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遵循傳統規範或道德準則,如“矩矱繩尺”成語(形容嚴守法度)。其核心思想是提醒人們行事需有章法,不可偏離正道。

4.拓展用法

在文學或學術領域,“矩矱”可指代典範或法式,如宋代洪邁評詩文“鹹矩矱自然”,即贊其符合傳統又不失自然。

“矩矱”是融合工具本義與抽象規範的詞彙,既體現古代智慧,也適用于當代對規則與道德的探讨。

别人正在浏覽...

寶匳本該娼寮斥絕淬砺大獃當家作主丹頭搗蛋鬼打破迷關端諒蠹折二童一馬房祀法悅風壺分胙府實幹處理搞垮革究跟趕更改攻注故墓過世橫木橫說豎說滑串流口翦韭繭物積財警邊九千歲開出克清筷箧流匄秘録命秩逆胡巧幹切除栖畝青茭确切繞手觞肴神會社友十番恃險菽水天門山團圞妥甯枉物難消無窮遞縮等比數列無所忌諱細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