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豐年。 晉 陶潛 《有會而作》詩序:“登歲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資,煙火裁通。”
(2).升于歲首。《舊唐書·音樂志三》:“玄鳥司春,蒼龍登歲。”
“登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豐年
指農作物豐收的年份。該釋義源自晉代陶潛的《有會而作》詩序:“登歲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資,煙火裁通。”
例句:古文中常用“年登歲阜”形容五谷豐登、民生富足的狀态。
升于歲首
表示時間進入歲首(即一年的開端)。此用法可見于《舊唐書·音樂志三》:“玄鳥司春,蒼龍登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陶潛詩文等古籍。
登歲,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為進入新的一歲,即到了新年。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登”和“歲”。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登”字的拆分部首為“癶”,共有12畫。
“歲”字的拆分部首為“禾”,共有8畫。
來源:
“登歲”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兩個常見的漢字組成而成。
繁體:
在繁體中,字形稍有變動,但發音和意思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差别,但意思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們歡聲笑語地迎接着新年的登歲。
2. 這是我們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我們迎接登歲的時刻。
組詞:
1. 登山:爬上高山。
2. 登場:上台表演或演講。
3. 登記:正式記錄或注冊。
近義詞:
迎新年、迎接新歲
反義詞:
告别、辭舊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