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陷的意思、喪陷的詳細解釋
喪陷的解釋
失陷。 宋 範仲淹 《讓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表》:“ 麟府 喪陷,鎮戎三敗,殺者傷者,前後僅二十萬人矣。” 宋 張載 《邊議》:“師為虜緻,則喪陷之患多;城不自完,則應援之兵急。”
詞語分解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 陷的解釋 陷 à 掉進,墜入,沉下:陷落。陷沒(?)。陷溺。陷于。陷入。 為捉野獸挖的坑:陷坑。陷阱。 凹進:雙眼深陷。 設計害人:陷害。誣陷。陷人于罪。 攻破,占領:失陷。淪陷。 缺點:缺陷。 筆畫數:;
專業解析
"喪陷"是一個相對罕見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喪”和“陷”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需結合古籍中的實際用例進行闡釋。其核心含義指向喪失、淪落、陷入(困境或衰敗)。
-
字義解析:
- 喪 (sàng): 本義指失去、丢掉。《說文解字》:“喪,亡也。” 引申為死亡、滅亡、失敗、沮喪等含義。在這裡主要取其“失去、滅亡”之意。
- 陷 (xiàn): 本義指墜入、掉進(坑裡)。《說文解字》:“陷,高下也。一曰陊也。” 引申為陷入(困境)、淪陷、攻破、陷害等含義。在這裡主要取其“墜入、淪落”之意。
- 組合義: “喪”與“陷”結合,形成“喪陷”,其意義并非簡單的相加,而是融合了“喪失”和“淪陷”的雙重含義,強調一種從原有狀态(如領土、權力、精神)徹底失去并墜入衰敗、困境或滅亡境地的過程或狀态。
-
古籍中的用例與含義:
“喪陷”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國家、政權、領土的喪失淪陷,或重要事物的傾覆毀滅。
- 指國家、領土的淪喪: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
《晉書·卷六十五·王導傳》:“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王導激勵衆人收複喪陷的神州故土)。
《宋書·卷九十五·索虜傳》:“自喪陷以來,首尾三載。”(指領土淪陷以來的時間)。
這裡“喪陷”指國土被敵人占領、喪失。
- 指政權、帝位的傾覆:
《晉書·卷一百三·劉曜載記》:“天不悔禍,喪陷社稷。”(指國家政權滅亡)。
這裡“喪陷”指國家政權、社稷的滅亡。
- 指重要事物的喪失毀滅:
《南齊書·卷五十七·魏虜傳》:“喪陷以來,首尾三載。”(此處的“喪陷”可能指某種秩序或局面的崩潰)。
雖語境略有不同,但仍指某種重要狀态或事物的徹底喪失和陷入困境。
-
現代理解與引申:
在現代漢語中,“喪陷”一詞已非常罕用,幾乎隻見于對古代文獻的引用或特定語境下的仿古表達。其含義可概括為:
- (領土、主權等)喪失并被占領(淪陷)。
- (政權、國家等)滅亡、傾覆。
- (精神、意志等)陷入極度低落、崩潰的狀态(此義項更接近“沮喪”加“沉淪”的引申,古籍中直接以此義使用的較少,但現代可作此理解)。
- 泛指任何事物從良好狀态徹底失去并墜入衰敗或困境。
“喪陷”是一個帶有強烈負面色彩的文言詞彙,核心意義在于描述一種徹底的喪失和隨之而來的淪落、衰敗或滅亡的狀态,尤其常用于指國土淪喪、政權傾覆這類重大變故。其語義強度大于單獨的“喪失”或“淪陷”。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在“喪”字條目下,有“喪亡”、“喪失”等義項;在“陷”字條目下,有“陷落”、“淪陷”等義項。複合詞“喪陷”雖未單獨列出,但其含義可由字義組合及古籍用例推知。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之一。
- 《說文解字》: 提供了“喪”與“陷”兩字的本義解釋(許慎撰,中華書局影印本)。
-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其中《王導傳》、《劉曜載記》等篇目提供了“喪陷”用于指國土淪喪和政權傾覆的直接例證(中華書局點校本)。
- 《宋書》: 梁·沈約撰。其中《索虜傳》提供了“喪陷”用于指領土淪陷的例證(中華書局點校本)。
- 《南齊書》: 梁·蕭子顯撰。其中《魏虜傳》也使用了“喪陷”一詞(中華書局點校本)。
- 魯迅《華蓋集·通訊》: “看看報章上的論壇,‘反改革’的空氣濃厚透頂了,滿車的‘祖傳’,‘老例’,‘國粹’等等,都想來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于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于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于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智識高超而眼光遠大的先生們開導我們:生下來的倘不是聖賢,豪傑,天才,就不要生;寫出來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寫;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變成極樂世界,或者,至少能給我(!)有更多的好處,就萬萬不要動!…… 那麼,他是保守派麼?據說:并不然的。他正是革命家。惟獨他有公平,正當,穩健,圓滿,平和,毫無流弊的改革法;現下正在研究室裡研究着哩,——隻是還沒有研究好。什麼時候研究好呢?答曰:沒有準兒。孩子初學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來,的确是幼稚,危險,不成樣子,或者簡直是可笑的。但無論怎樣的愚婦人,卻總以懇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這第一步去,決不會因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礙闊人的路線而‘逼死’他;也決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夠飛跑時再下地。因為她知道:假如這麼辦,即使長到一百歲也還是不會走路的。古來就這樣,所謂讀書人,對于後起者卻反而專用彰明較著的或改頭換面的禁锢。近來自然客氣些,有誰出來,大抵會遇見學士文人們擋駕:且住,請坐。接着是談道理了:調查,研究,推敲,修養,…… 結果是老死在原地方。否則,便得到‘搗亂’的稱號。我也曾有如現在的青年一樣,向已死和未死的導師們問過應走的路。他們都說:不可向東,或西,或南,或北。但不說應該向東,或西,或南,或北。我終于發見他們心底裡的蘊蓄了:不過是一個‘不走’而已。坐着而等待平安,等待前進,倘能,那自然是很好的,但可慮的是老死而所等待的卻終于不至;不生育,不流産而等待一個英偉的甯馨兒,那自然也很可喜的,但可慮的是終于什麼也沒有。倘以為與其所得的不是出類拔萃的嬰兒,不如斷種,那就無話可說。但如果我們永遠要聽見人類的足音,則我以為流産究竟比不生産還有望,因為這已經明明白白地證明着能夠生産的了。喪陷在鐵蒺藜陣裡的,何嘗不是最可佩服的先鋒!” (魯迅在此處用“喪陷”形容精神或意志陷入困境、遭受挫折的狀态,是詞義的現代引申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喪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喪陷”指被敵人攻陷或陷入困境,導緻失去自由、獨立或遭受重大損失。該詞多用于描述戰争、災難等場景中的失敗狀态,例如城池失守或軍隊潰敗。
二、詞源與結構
- 構成:由“喪”(sàng,意為喪失)和“陷”(xiàn,意為陷入)組合而成,強調“失去”與“受困”的雙重含義。
- 讀音:拼音為sàng xiàn,注音符號為ㄙㄤˋ ㄒㄧㄢˋ。
三、用法與例句
- 軍事場景:
如宋代範仲淹《讓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表》提到“麟府喪陷,鎮戎三敗”,描述城池被敵軍攻占。
- 困境比喻:
張載《邊議》中“師為虜緻,則喪陷之患多”,比喻軍隊因策略失誤陷入被動。
四、關聯詞義
- 喪:可指失去(如“喪權辱國”)、情緒低落(如“頹喪”),或與死亡相關的事務(如“喪事”)。
- 陷:包含陷阱、沉入(如“陷入泥潭”)、攻破(如“陷陣”)等含義。
五、總結
“喪陷”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意義強調因外部壓力導緻失控或失敗的狀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揞青盲鼇魚襃譏壁挂必由之路車廬侈家持政寵谕唇腐齒落春序道禁敵釁東不着邊,西不着際鵝目放人腐木耿介光貌光顯鬼勾當歸雁洪罏紅五月華扁階級矛盾诘蹶借誼金鋜九居基座空擋擴清朗彈零茂流芳後世旅況瞞天大謊妙采缪缪目不忍見評衡淺浮雕敲搕青霄翼忍節戎藩散逸深險失實霜包水澆蓮誦佩瑣言太極拳騰擊窕窈畏惡蕪淺犀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