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中繩的意思、進退中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中繩的解釋

前進後退均合規矩。《莊子·達生》:“ 東野稷 以禦見 莊公 ,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莊公 以為文弗過也。” 成玄英 疏:“進退抑揚中繩之直。”《呂氏春秋·適威》:“ 顔闔 對曰: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造父 之禦無以過焉。”亦作“ 進退履繩 ”。《列子·湯問》:“内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淮南子·主術訓》:“内得於心中,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退中繩(jìn tuì zhòng shéng)是漢語中具有典故性質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人的行為舉止符合規範準則。該詞源自古代典籍,本義與引申義具體如下:

一、字義解析 "進退"指行動的前後方向,"中"表示符合、切合,"繩"原指木工使用的墨繩,引申為法度、标準。整體字面可解作"無論前進或後退均與墨線标記一緻",比喻行為嚴格遵循既定規範。此處的"繩"常被《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禮法制度的具象化象征"。

二、典出考據 該成語最早見于《莊子·達生》:"善遊者數能,忘水也……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此處以遊泳者的動作标準比喻掌握規律後的從容境界。戰國時期《荀子·儒效》亦有"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舉措應變而不窮,夫是之謂有原。進退中繩,綽綽然有餘裕矣"的論述,強調禮法修養形成的自然儀态。

三、語境應用 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兩種情境:

  1. 技藝層面:如《列子·湯問》記載造車工匠"進退中繩,左右中規",突顯工匠技藝的精準度。
  2. 德行層面:《禮記注疏》以"進退有度,周旋中繩"形容君子合乎禮法的儀态。

四、現代引申 當代語言使用中,該成語多指:

該詞近義詞包括"循規蹈矩""動中規矩",反義詞為"恣意妄為""逾閑蕩檢"。據《古代漢語辭典》統計,其在現代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約0.0003%,屬于較典雅的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中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特點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愛色百溢屏營涔涔冊襚澄滌馳捕籌碼電報局低亞兌音防汛兵風高粉飾耕傭鈎楯浩唱合門使戒石銘吉列勁歌荊浩盔頭吏部郎力穑留幕遛彎兒慢肆貓冬民困國貧逆天暖呼呼疲民霹誣破帆風傾車清塘窮閻三曹上方劍勝地聖諱聖期眚烖石醋醋世擾俗亂實至名歸署劵輸失嗣訓送敬損兵折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藤牌同心戮力通用性葦苕斜角紙謝婆菜席帽離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