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中繩的意思、進退中繩的詳細解釋
進退中繩的解釋
前進後退均合規矩。《莊子·達生》:“ 東野稷 以禦見 莊公 ,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莊公 以為文弗過也。” 成玄英 疏:“進退抑揚中繩之直。”《呂氏春秋·適威》:“ 顔闔 對曰: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造父 之禦無以過焉。”亦作“ 進退履繩 ”。《列子·湯問》:“内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淮南子·主術訓》:“内得於心中,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
詞語分解
- 進退的解釋 ∶前進和後退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進退無顔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轼《教戰守》進退維谷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不知進退詳細解釋亦
- 中繩的解釋 .符合墨線。《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韓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喻符合标準。《呂氏春秋·離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潔白清廉中繩,愈窮愈榮。”.謂適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中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jìn tuì zhòng shéng(“中”讀作zhòng,意為符合)
- 字面含義:前進和後退都符合繩墨(古代木工用來取直的墨線),比喻行為舉止完全合乎規矩或法度。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莊子·達生》,講述東野稷為魯莊公駕車時“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進退筆直如繩,轉彎圓潤如規),展現其高超的駕馭技術。
- 其他文獻:《呂氏春秋·適威》也引用此典故,強調行為需嚴格遵循規範。
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描述處事嚴謹、合乎規範的行為。
- 近義詞:進退墨繩、進退履繩(均強調遵循法度)。
- 結構特點:緊縮式成語,通過“進退”與“中繩”的對比,突出行為的規範性。
注意
- 部分網絡解釋(如)将其誤釋為“進退兩難”,但權威典籍與主流詞典均以“合乎規矩”為核心含義,需注意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退中繩》的意思
《進退中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兩個相對的選擇之間搖擺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退中繩》的拆分部首是辵和糸,辵表示“走”,糸表示“絲”。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進退中繩》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一篇文章中,原文為“微是大同,發乎機心,栽乎人情,連以進退中繩。不與時絕,若引絲般矢。”後來成為了固定的成語。
繁體
《進退中繩》的繁體字為「進退中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的意思沒有變化。
例句
他在面對工作升遷和陪伴家人之間感到進退中繩。
組詞
困頓、猶豫、無所適從。
近義詞
兩難、左右為難、進退兩難。
反義詞
果斷、堅定、明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