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純和美。 唐 陸龜蒙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五百言寄皮襲美》詩:“不知粹和氣,有得方大受。”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此府自 大曆 、 貞元 之隆, 郭公 、 渾公 繼臨,雖博厚粹和,本朝實賴,而儉德異政,舊史闕然。”
(2).指純和之氣。 宋 王禹偁 《罔極賦》:“ 後周 廣順 ,太歲甲寅,季秋戊子,實生吾身,禀粹和於兩儀,荷鞠育於二親。”
“粹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精純和美
指事物或氣質達到純粹、和諧的狀态。例如唐代司空圖在《解縣新城碑》中描述“博厚粹和”,強調深厚而純粹的美感()。
純和之氣
特指天地間純淨溫氣息。宋代王禹偁《罔極賦》提到“禀粹和於兩儀”,将“粹和”與宇宙自然之氣相聯繫()。
“粹”的構成
“粹”本義為精米,引申為純粹、精華。《漢典》指出其形聲字源(從米、卒聲),後衍生出“不雜”“精華”等意()。例如“文粹”“精粹”均強調精華的提煉。
文獻中的運用
唐代陸龜蒙詩句“不知粹和氣,有得方大受”以“粹和”形容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交融()。這種用法多見于古典詩文,體現對理想狀态的追求。
“粹和”常用于描述事物或氣質的精純和諧,兼具哲學與美學内涵,多見于古代典籍。如需進一步探究“粹”的單獨釋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