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长斋月的意思、三长斋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长斋月的解释

同“ 三长善月 ”。《梵网经》卷下:“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长斋月是汉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教术语和修行实践,特指在一年中特定的三个月里,佛教信徒(包括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持守更为严格的戒律,尤其是过午不食(即“持午”或“不非时食”)以及禁绝屠宰、慎行杀生等。其详细释义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时间: “三长斋月”指农历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之所以称为“长”,是因为这三个月在一年中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信徒需在整个月份中持续持守斋戒,而非仅一日或数日。其核心实践是“斋”,即清净身心、节制饮食(特别是过午不食)和谨守戒律。

  2. 宗教内涵与依据: 佛教经典(如《梵网经》、《四天王经》等)记载,这三个月是四大天王及其眷属巡行人间的时期,会密切观察众生的善恶行为。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此三月是恶道(尤其是恶鬼道)众生活动较为活跃之时,世间杀业易增,灾祸易起。 因此,信徒在此期间精进持斋、广修善业(如布施、放生、诵经),旨在:

    • 积累福德资粮:通过持戒清净身心,增长善根福报。
    • 消灾免难:减少因杀生等恶业带来的灾祸,祈求平安吉祥。
    • 慈悲护生: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避免伤害众生。
    • 顺应天时:响应诸天护法的监察,勉励自身精进修行。
  3. 具体实践要求: 在“三长斋月”期间,核心的持守是“八关斋戒”或至少严格持守其中的“不杀生”与“不非时食”两条。

    • 不非时食(过午不食):这是“斋”的最主要体现,指过了正午(大约中午12点)之后直到次日黎明前不再进食固体食物。这是为了节制欲望、减少昏沉、利于修行。
    • 不杀生:尤其强调在此期间要严禁屠宰、渔猎等行为,并提倡放生、护生。
    • 其他辅助:信徒通常会在此期间增加诵经、念佛、礼拜、布施等善行,使身心更为清净。

引用参考来源:

  1. 佛教经典《梵网经》、《四天王经》对斋月意义的记载(可参考中华佛典宝库等权威佛经数据库:https://www.fodian.net/)。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三长斋月” 词条释义(来源:佛学辞典在线等资源:https://www.foxue.org.cn/)。
  3. 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等现代佛学著作对“斋”与“过午不食”的解释(来源:法鼓文化等佛教出版社官网)。
  4. 中国佛教协会官网及相关刊物对佛教传统节日的介绍(来源: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三长斋月”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具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和历史背景,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三长斋月指农历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份。佛教徒在这三个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期间持守“八戒”并严格实行“过午不食”的戒律,以修善积德。这一习俗也被称为“三长善月”或“神通月”。

2.宗教背景与意义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这三月中,天帝释(佛教护法神)与四天王会用宝镜照察南赡部洲众生的善恶行为,因此佛教倡导信徒在此期间慎言慎行、严守戒律,以积累善业。这种修持被认为是如来佛为教化众生而设的方便法门。

3.历史记载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曾颁布诏令,要求全国在三长斋月期间禁止屠宰,以顺应佛教戒杀生的理念。这一举措反映了佛教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4.其他解释与区别

5.实践形式

信徒在此期间需遵守“八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歌舞观听、过午不食等,以此净化身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戒律细节或历史渊源,可参考佛教经典如《梵网经》《不空罥索经》等。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摆搠步叉不等式常寂光土初昏大本大宗大曲掉皮独出己见督听读者风镐风煞罘罟乖慢馘截古谚寒谷黄亚姑虎步虎神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焦旱寄禄浄利金犀棘针门局套拉杂两火一刀连山排海廉镇蛎墙洛涘孟乐能源奴官盘突跑狗千山清猷请自隗始奇邃秋素取便冗笔上空声价倍增牲事神坰沈园戍楼私贮搜求桃蠧旺销为人说项文干问十道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