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有采色。《文選·郭璞<江賦>》:“青綸競糾,縟組争映。” 劉良 注:“青綸、縟組,二草名。皆有彩色。”
“缛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具體解釋如下:
1.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rù zǔ(注音:ㄖㄨˋ ㄗㄨˇ),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2. 基本釋義
指一種草名,具有彩色特征。該詞最早見于《文選·郭璞〈江賦〉》:“青綸競糾,缛組争映。” 劉良注:“青綸、缛組,二草名,皆有彩色。”。
3. “缛”字的延伸含義
單獨解析“缛”字時,本義為繁密的彩飾(《說文解字》),後引申為繁瑣、複雜,如“繁文缛節”“缛禮”等。
4. 相關詞語
5.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植物學相關典籍。
《缛組》是指雜物、綜合物品或事物的分類和整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糸”和“攵”,總共有11畫。
《缛組》一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在古代經濟中,人們将細分的物品按照類别進行整理,方便管理和使用。
《缛組》的繁體字為「縟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缛組》的古代漢字寫法為「縟組」。
1. 需要把這些文件,按照缛組進行整理。
2. 在倉庫中,各種物品按照缛組碼放。
組詞:缛組織、缛組原則、缛組方法
近義詞:分類、整理、歸納
反義詞:混亂、雜亂、無組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