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魄的意思、蟾魄的詳細解釋
蟾魄的解釋
月亮的别名。亦指月色。 唐 元稹 《紀懷贈李戶曹》詩:“華表當蟾魄,高樓挂玉繩。” 唐 顧甄遠 《惆怅》詩之二:“禁漏聲稀蟾魄冷,紗廚筠簟波光浄。” 清 鈕琇 《觚賸·酒兵》:“佳時怡遇蟾魄圓,觸著狂懷興蓬勃。”《花月痕》第五回:“彩雲三素,忽散魚鱗;寶月一奩,旋虧蟾魄。”
詞語分解
- 蟾的解釋 蟾 á 〔蟾蜍〕兩栖動物,皮上有許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狀像蛙。吃昆蟲、蝸牛等,對農業有益。俗稱“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稱“蟾諸”。簡稱“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藥)。“蟾宮”(月亮)。“蟾桂”
- 魄的解釋 魄 ò 指依附形體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飛魄散。 精神,精力:魄力。氣魄。體魄。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滅時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蟾魄”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意象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含義
“蟾魄”是月亮的别稱,也代指月色。該詞源自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古人認為月亮上的陰影是蟾蜍的形象,因此以“蟾”代指月亮,“魄”則與月相或月光相關。
2.字義拆解
- 蟾:指蟾蜍,古代神話中月宮的神獸。
- 魄:此處有兩種解釋:
- 古同“霸”,指月亮初生或将滅時的微光(參考);
- 指月亮的形體或精神,如《說文解字》中“魄,陰神也”(結合、4)。
3.文化背景
古代詩詞常以“蟾魄”營造意境,例如:
- 唐代陸龜蒙《寄懷華陽道士》:“蟾魄幾應臨蕙帳,漁竿猶尚枕楓汀”;
- 清代鈕琇《觚賸·酒兵》中以“蟾魄圓”比喻月圓之夜(參考)。
4.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古風語境,形容月色清冷、朦胧之美。例如:“中秋夜,蟾魄當空,銀輝灑遍人間。”
總結
“蟾魄”融合了神話、天文與詩歌意象,既是對月亮的雅稱,也承載着古人觀察自然時的浪漫想象。如需更多詩句例證,可查閱、6中的古典文獻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蟾魄》一詞的意思是指月亮。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蟾和魄。其中,“蟾”這個字是由蟲和曹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10畫;“魄”這個字是由鬼和白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12畫。《蟾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詩經》和《楚辭》等古代文獻。在繁體字中,蟾魄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蟾魄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蟾魄的例句:當夜晚的蟾魄高挂在天空中時,它的光輝照亮了整個大地。
與蟾魄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蟾宮(指月亮所在的宮殿)、蟾酥(指形态像月亮的軟體動物)、蟾蜍(指類似青蛙的兩栖動物)等。
蟾魄的近義詞可能包括:月亮、明月、圓月等,它們都指代着夜晚的天體。
至于蟾魄的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直接對應的詞彙。但可以指代與月亮相反的概念,比如黑夜、暗夜等。
希望以上信息有助于你對《蟾魄》這個詞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