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枯的枝條。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悴葉更輝,枯條以肄。” 晉 陶潛 《雜詩》之七:“寒風拂枯條,落葉掩長陌。” 唐 李商隱 《池邊》詩:“日西千遶池邊樹,憶把枯條撼雪時。”
“枯條”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枯條”指幹枯的枝條,多用于形容植物因失去水分而幹癟的枝幹。例如:
“枯條”既是自然現象的客觀描述,也是文學中傳遞蕭索、寂寥情感的意象。其發音為kū tiáo,需注意與“枯燥”(kū zào,指乏味)區分。
《枯條》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枯條》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枯萎的樹枝或者植物枯萎枝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條》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枯條》是由“枯”和“條”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枯”字表示植物失去生機或者在長時間内沒有水分和營養的情況下枯萎,失去活力;“條”字表示樹木或者植物的細長的分支。
繁體:
《枯條》的繁體字為「枯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枯條》字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但是基本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園子裡的枯條在寒冷的冬天顯得特别凄涼。
2. 老人輕輕地擰下枯條,放在火爐裡取暖。
組詞:
枯葉、枯竹、枯草、枯木、落枯
近義詞:
幹枯、槁木、凋敝
反義詞:
鮮活、有生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