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何的意思、若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何的解釋

[how,what] 如何;怎樣

人馬若何分撥,自由軍師定奪

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詳細解釋

(1).怎樣,怎麼樣。《晏子春秋·問上十七》:“ 景公 問 晏子 曰:‘賢君之治國若何?’” 唐 司空曙 《閑居寄苗發》詩:“漸向浮生老,前期竟若何?”《水浒傳》第二一回:“你百年歸壽時,我卻再與你些送終之資,若何?” ********* 《“五一”MayDay運動史》:“任被告人若何申辯,律師若何辯護,法官終是不睬。”

(2).怎麼辦。《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抑君有命,可若何?”《新唐書·李抱真傳》:“ 緘 愕然,謂諸将曰:‘詔不許,若何?’”

(3).怎麼,為什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若何”是一個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若何”意為“如何、怎樣”,用于詢問情況、方式或征求意見。例如:

二、用法擴展

  1. 表疑問或反問
    常見于古代對話或議論中,如:

    • 《晏子春秋》:“景公問晏子曰:‘賢君之治國若何?’”(景公問晏子:“賢明的君主如何治理國家?”)
    • 李大钊《“五一”運動史》:“任被告人若何申辯,法官終是不睬。”(無論被告如何申辯,法官始終不理睬。)
  2. 表感歎或無奈
    如項羽的“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我該拿你怎麼辦),體現進退兩難的心境。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若何”多用于書面語或仿古表達,如:

四、總結

“若何”的核心意義是“怎樣”,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演變脈絡,可參考《左傳》《晏子春秋》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關信息

《若何》是一個常用詞彙,用來詢問或探索怎樣做某事。其拆分部首是⾦和⾚,部首⾦代表⾦屬,⾚則代表了顔⾊。該字的筆畫數為8畫。源于古漢語,早期的寫法是“若何”。

繁體字

繁體字“若何”與簡體字寫法相同,沒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若何”一詞也以“若何”來書寫,沒有太大改變。

例句

1. 我不知道該若何面對這個挑戰。

2. 請告訴我若何處理這個問題。

組詞

1. 若何 - 如何,故何。

2. 若何 - 怎樣,何以。

3. 若 - 如果,假若。

4. 何 - 何時,何地。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如何”和“怎樣”。這些詞彙都可以替換“若何”使用,表達相同的意思。

反義詞

反義詞并不常見于“若何”這個詞,因為它通常隻用來表示一種詢問或探索的方式,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