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pose;suggest;move]∶提出供考慮;[開會時]提出供讨論、決定
我提議休會
(2) [proposal;suggestion;motion]∶提出的意見
我同意這個提議
(1).謂開會或商讨問題時提出供讨論的議案或意見。亦指所提出的建議。 邢野 等《兒童團》第三幕:“我提議選 銀妮 當咱們兒童團的副團長。” 楊朔 《模範班》:“這夜經過 張治國 的提議, 馬堂富 在會上動員每人都訂自己的生産計劃。”
(2).泛指提出意見。 蕭紅 《回憶魯迅先生》:“膠皮底鞋夏天特别熱,冬天又涼又濕, 魯迅 先生的身體不算好,大家都提議把這鞋子換掉。” 老舍 《黑白李》:“我提議喝我們照例的一壺蓮花白。”
“提議”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在正式或非正式場合中提出的建議、主張或方案,通常帶有希望他人讨論、采納或執行的意圖。例如:在會議中提議修改章程,或向朋友提議周末出遊。
詞性特點
近義詞辨析
使用場景
語法結構
注意事項
提議的效力取決于場合:正式場合需書面記錄和表決,非正式場合可能僅需口頭達成共識。若涉及敏感内容(如涉及他人隱私的提議),需謹慎措辭以避免沖突。
提議是指對某個事物或問題提出建議、意見或方案。在社會交流和決策過程中,提議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議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言,其中手部首表示與動作、行為相關的含義,而言部首表示與言語、語言相關的含義。提議的筆畫數為11畫。
提議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今臣之言,其或無大小之才,亦屈臣以昭氣。”由于提議的含義與“言”字相關,因此取“言”作為構詞部分,并加上“手”以強調行為的意義。
繁體字“提議”将“言”字的“言”部分改為“議”,形态上更加複雜。繁體字主要在香港、澳門、台灣等地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差别,提議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譍”。古代的字形因為演變的原因與現代有所差異。
1. 在會議上,我提議增加資金投入來改善教育設施。
2. 我們需要提議一個新的市場營銷策略,以應對競争對手的挑戰。
提案、提醒、建議、呼籲、倡議、主張
建議、意見、方案、發議
拒絕、否決、反對、不予考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