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韓昭 、仕 王氏 ,至禮部尚書、文思殿大學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書算射法,悉皆涉獵。以此承恩於 後主 。時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韓八座 事藝,如拆襪綫,無一條長。’”後因謂藝多而無一精者。亦比喻才學短淺。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诏封》:“襪線之才,勉奉王命,深媿無功。” 明 唐順之 《謝賜銀币表》:“伏念臣鉛刀微器,襪線短才,謬承韋弁之司,忝屬金戈之役。”
襪線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縫制或修補襪子時使用的線材,屬生活用具範疇。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1352頁。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襪"字條目。
典出清代褚人獲《堅瓠集》,比喻技藝雜而不專,如“襪線”般短淺無用。後引申為:
例:“他雖涉獵廣泛,惜乎襪線之才,未成一家。”
權威來源:
《堅瓠集·癸集》卷四(中華書局點校本):“俗呼才短者為襪線。”
《古漢語典故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襪線才”詞條釋義。
當代語境中,具體義仍用于紡織領域;比喻義則多見于文學批評或口語調侃,強調“博而不精”的缺陷。
語用參考: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第1360頁。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現代詞典釋義可參考官方線上版,如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數據庫")
“襪線”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理解:
該詞最早出自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卷五。故事記載前蜀官員韓昭雖擔任禮部尚書等高官,且廣泛涉獵琴棋書畫、算術射法等技藝,但無一精通。朝士李台嘏諷刺其才能“如拆襪線,無一條長”,即像拆開的襪子線一樣,沒有一條特别長的,暗指他學識廣博卻缺乏專精。
至明清時期,該詞逐漸轉為自謙用語。例如《幼學瓊林·文事類》提到“襪線之才”用于表示自身才能有限,類似現代語境中“鄙人才疏學淺”的表達。
注:現代漢語中此詞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碑碣悖叛徧祀成國成績蚩蚩氓褫官磁力粗面粉達荷美人丹台東旋訪樂非法封蔽風鶴分解反應共同挂履廣大教化主貴強還镳邗城毫眉赫爍河右谹言煥然如新假埋積霖計慮京都均産開方破獄來件浪度婪肆冷酷無情斂怨靈能卯金刀密徑磨蟻鬧翻逆虜前仰後合竅窦輕諾寡信惸獨驅濤掃塵神應售貨衰劣鼠母說參請私有制貪戀痰迷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