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韓昭 、仕 王氏 ,至禮部尚書、文思殿大學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書算射法,悉皆涉獵。以此承恩於 後主 。時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韓八座 事藝,如拆襪綫,無一條長。’”後因謂藝多而無一精者。亦比喻才學短淺。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诏封》:“襪線之才,勉奉王命,深媿無功。” 明 唐順之 《謝賜銀币表》:“伏念臣鉛刀微器,襪線短才,謬承韋弁之司,忝屬金戈之役。”
“襪線”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理解:
該詞最早出自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卷五。故事記載前蜀官員韓昭雖擔任禮部尚書等高官,且廣泛涉獵琴棋書畫、算術射法等技藝,但無一精通。朝士李台嘏諷刺其才能“如拆襪線,無一條長”,即像拆開的襪子線一樣,沒有一條特别長的,暗指他學識廣博卻缺乏專精。
至明清時期,該詞逐漸轉為自謙用語。例如《幼學瓊林·文事類》提到“襪線之才”用于表示自身才能有限,類似現代語境中“鄙人才疏學淺”的表達。
注:現代漢語中此詞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襪線》是指制作襪子所使用的線,常用于編織、針織等手工藝品的制作。
《襪線》的拆分部首是“衣”,共有8個筆畫。
《襪線》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即指用來制作襪子的線。
《襪線》的繁體字為「襪線」。
在古時候,“襪線”這個詞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大緻與現在相同。
1. 她用一卷粉色的襪線編織了一雙溫暖的襪子。
2. 我家裡有很多不同顔色的襪線,可以制作各種款式的手工藝品。
襪帽、襪子、襪套、襪圈、襪褲
線線、紗線、棉線
褲帶、束腰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