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h and gaudy] 色彩濃重而豔麗
見“ 濃豔 ”。
亦作“ 濃艷 ”。豔麗;華麗。常代指鮮豔的花朵或濃妝豔抹的婦女。 唐 楊憑 《海榴》詩:“若許三英隨五馬,便将濃豔鬭繁紅。” 宋 張元幹 《蘭陵王》詞:“看最樂王孫,濃豔争勸。” 清 納蘭性德 《點绛唇·詠風蘭》詞:“别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七章二:“但他( 韓愈 )的詩的作風,卻不相同了,雖然同樣的持着反對濃豔與對偶的态度,卻有意的要求險,求深,求不平凡。”
“濃豔”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形容色彩濃重豔麗或風格華麗鮮明的狀态,具體解析如下:
讀音:nóng yàn
釋義:指顔色鮮明、濃烈且奪目,常用于描述花朵、妝容或藝術作品的視覺效果,也可引申為文辭、風格的華麗。
“濃豔”既可具象描繪視覺沖擊力強的色彩,也可抽象形容風格張揚的表現形式,需根據語境靈活理解。
濃豔是一個表示充滿濃郁而華麗的色彩或情感的詞語。它表達了鮮豔、飽滿、豐盛的特性,常用來形容色彩鮮明、絢麗多彩的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美麗動人的容貌或情感充盈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濃(水部字,由水和農組成,總計8畫)
豔(色部字,由色和兼組成,總計10畫)
來源:
《濃豔》是《說文解字》中的一組說法,該詞早在漢朝時期就有形成。《說文解字》是由東漢末年的許慎編寫的字書,對于字的含義、出處和用法都有詳細解釋。
繁體:
繁體字“濃豔”與“濃豔”相對應,形狀稍微有些不同,但仍然保持了相同的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濃豔字寫作“濃艷”,而“濃”字的上部表現得更加複雜。隨着漢字的發展和簡化,現代漢字寫法更趨簡單。
例句:
1. 花園中開滿了濃豔的玫瑰。
2. 她穿着一襲濃豔的紅裙,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組詞:
濃墨重彩、濃厚、濃密、絢爛、鮮豔、瑰麗、斑斓
近義詞:
豔麗、絢麗、絢熱、鮮亮、明豔、美麗
反義詞:
暗淡、清淡、平淡、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