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僰的意思、蠻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僰的解釋

猶蠻夷。 僰 ,古西南夷名,今 雲南 貴州 尚有其種族。《漢書·王莽傳下》:“ 胡 虜未滅誅,蠻 僰 未絶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僰”是古代文獻中對西南地區僙人(又稱“僰人”)的稱呼,結合了族群特征與地域屬性。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蠻”的含義

    • 古代中原王朝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帶有一定貶義色彩,多用于描述未完全接受中原文化的族群。例如“南蠻”“西南夷”等稱謂均屬此類。
    • 在“蠻僰”中,“蠻”既指地域(西南),也隱含文化差異的标籤。
  2. “僰”的指代

    • 僰人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珙縣、興文一帶,以懸棺葬、岩畫等獨特文化聞名。其族源與百越、僚人關系密切,可能屬百越分支。
    • 曆史文獻中,“僰”常與“濮”“僚”互通,如《華陽國志》稱僰道縣為僰人聚居地,明代則稱其為“都掌蠻”或“夷獠”。

曆史背景與文化特征


文獻中的“蠻僰”


“蠻僰”是古代對西南僰人族群的複合稱謂,既體現其地理分布(西南“蠻”地),也隱含文化差異的标籤。僰人作為僚-越系民族的分支,以懸棺葬等獨特習俗聞名,後因曆史戰亂消亡,成為西南民族史的重要研究對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僰的意思

《蠻僰》是指中國西南地區有特定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他們居住在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有着自己獨特的語言、服飾、宗教信仰和民俗習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虍」和「亻」兩個部首,分别是徽字旁和人字旁。它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蠻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韻》中,原指西南少數民族。在古代中國,蠻族是指那些文化和生活方式與中原漢族有所不同的邊疆民族,而僰指的就是雲南省的一個少數民族。

繁體

《蠻僰》的繁體字是「蠻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蠻僰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這個地區的原住民主要是蠻僰族。

2. 我們去參觀了蠻僰村寨,學到了很多有關他們的文化知識。

組詞

蠻僰族、蠻僰文化、蠻僰村寨、蠻僰語言、蠻僰藝術

近義詞

西南民族、邊疆少數民族

反義詞

漢族、中原文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