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頓的意思、倒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頓的解釋

大套褲。《急就篇》卷二:“襜褕袷複褶袴褌” 唐 顔師古 注::“袴謂脛衣也,大者謂之倒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倒頓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古語詞,現代漢語已基本不再使用。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一、基本釋義

指說話或做事颠倒錯亂,不合常理或邏輯。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1. 倒:本義為“颠倒”,引申為“錯亂”(《說文解字》:倒,仆也)。
  2. 頓:此處作“停頓”或“整頓”解,但組合後強化了“颠倒”的負面語義。
    • 二字結合後,整體指向邏輯或行為的混亂狀态。

三、現代適用性說明

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主流辭書收錄,僅見于部分古典文獻或方言研究資料。現代表達中,更常用“颠倒”“錯亂”“語無倫次”等替代。


來源說明:

(注:因該詞屬冷僻古語,權威線上詞典未收錄獨立詞條,故不提供鍊接;文獻來源以實體工具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倒頓”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作為古代服飾的釋義(名詞)

指大套褲,即古代一種寬大的褲裝。該釋義出自《急就篇》及唐代顔師古的注釋,多見于文獻考據。例如:

“袴謂脛衣也,大者謂之倒頓。”(《急就篇》卷二注)

二、作為動作或狀态的釋義(動詞/成語)

  1. 形容事情突然發展到極點
    由“倒”(突然發生)和“頓”(達到頂點)組合而成,強調事态驟變或達到極限。例如:“局勢倒頓,衆人措手不及。”

  2. 了結、了斷
    古白話中可表示結束或解決某事,如宋元戲文《蔣愛蓮》中:“怎生倒頓得。”此用法與“倒斷”相通。

使用注意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以獲取更詳細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柏烏标律庇佑泊位娼根誠谠澈聲尺捶赤仄錢沖隆搥提篡立大畜蠹敝飛瀑更嬗孤弱阖門百口纥石烈鴻翥讙山魂消魄奪胡同講坐郊拜解仇解甲歸田畸畯金鳥金友玉昆九代腳色匡牀困知勉行涼燠邁景摩挲苗姜謀養盤案佩刻偏憐切倚青粉散吏哨笛升滅十全十美霜漚霜髫疏朗朗熟落死難祀禜特寫鏡頭田婦田卒下愛小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