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裁節的意思、裁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裁節的解釋

(1).裁抑節制。《後漢書·王充傳》:“﹝ 王充 ﹞乃造《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欲,頤神自守。” 宋 蘇洵 《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明 高攀龍 《書<唯庵先生志銘>後》:“先生少弱,稍動作輒疲,必偃仰時自休息。然善裁節一切,不竭其意之所欲,不務其力之所不勝。”

(2).削減;節省。 宋 蘇洵 《上皇帝書》:“今之用人最無謂者,其所謂任子乎……朝廷自近年始有意于裁節,然皆知損之而未得其所損。”《元史·許有壬傳》:“ 有壬 極論,帝當親祠太廟……冗職當沙汰,錢糧當裁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今見于方畧者,若裁節冗費,改折漕貢……核減軍需報銷,亦皆所裨無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裁節"是漢語中具有複合結構的動詞性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構詞與詞源溯源 "裁"本義為用刀剪布帛,《說文解字》釋作"制衣也",後引申出"削減、控制"之意;"節"原指竹節,在《爾雅》中發展出"節制、節省"的引申義。二者結合構成并列式複合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如《漢書·王莽傳》"裁節國用"的記載。

二、權威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裁節"為:"通過削減、控制達到節約目的的行為",強調其作為管理手段的功能屬性。《漢語大詞典》則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特指"對開支、規模等事項的系統性縮減"(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三、現代應用場景 在當代語言實踐中,"裁節"主要應用于兩大領域:

  1. 經濟管理:如"裁節財政支出"(《人民日報》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2. 組織優化:如企業"裁節冗餘部門"(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應用詞典》)

該詞與近義詞"削減"存在細微差别:前者包含"策略性調整"的語義特征,後者側重"數量減少"的客觀描述。在語體色彩上,"裁節"較"裁減"更具書面化特征,常見于公文、學術著作等正式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裁節”為古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裁抑節制
    指通過約束或調整來限制某種行為或欲望。例如《後漢書·王充傳》提到王充“裁節嗜欲,頤神自守”,強調通過自我節制欲望來修養身心;宋代蘇洵《審勢》中“裁節天下強弱之勢”,則指用權威和恩惠來平衡國家強弱關系,體現對局勢的調控。

  2. 削減、節省
    多用于描述對資源、開支或制度的精簡。如宋代蘇洵《上皇帝書》提到朝廷“裁節”冗職和錢糧,元代許有壬主張“錢糧當裁節”,均指向財政或人員上的縮減。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也使用該詞表達節省開支的治理措施。

補充說明:
“裁”字本身有“減除”“節制”之意(如“裁員”“制裁”),“節”則強化了“約束”和“節約”的内涵,二者組合後更突出主動調控的意味。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對欲望、權力、資源等的理性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相并寶應迸擊避祿兵災筆下生花不醒沉吟未決弛怠船長脆亮帶便黮暗厎告兜翻鍛壓杜門晦迹俄瞬豐林風俗畫憤世疾俗服章刮魚合得來混糅今樣繼踵累離轹釜待炊利浄鄰篴目論木犀内籀噴水批頭搴芳戕伐将進酒前言不答後語起曹傾家破産奇璞讓表瓤腴閃過少叙生産方式身外之物贖款遂字宿着逃佃天可汗土筆推及逶迂相得香消玉減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