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美的情态。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瓌恣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态,媚於語言。”亦作“ 柔情媚态 ”。 清 李心衡 《金川瑣記·陳生》:“﹝ 陳生 ﹞見一女子,年僅及笄,殆天人也……遂患心疾,輾轉昏憒中,忽憶柔情媚态,則啞然笑;又憶浮萍斷梗,何處追尋,則啜以泣。”
“柔情綽态”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讀音:róu qíng chuò tài(部分注音為chuō tài,存在多音字差異)
含義:形容女子情态柔美溫婉,姿态動人。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女性柔美的氣質和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洛神賦》原文或成語接龍示例,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柔情綽态》一詞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表達出來的溫柔、細膩、優雅的情感和姿态。它強調了内在情感的柔軟,以及外在形象的細緻和美麗。
《柔情綽态》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柔」字的部首是「木」,拆分成4畫。它以樹木為基礎的字形,表示了軟弱、柔軟、柔和等意思。
「情」字的部首是「心」,拆分成4畫。它以心為基礎的字形,表示了情感、心情等意思。
「綽」字的部首是「纟(糸)」,拆分成8畫。它以繩子為基礎的字形,表示了寬松、舒展、細膩等意思。
「态」字的部首是「心」,拆分成9畫。它以心為基礎的字形,表示了姿态、狀态等意思。
《柔情綽态》一詞最早出自于唐代詩人杜牧的《奉贈韋慈十八使君》詩中。在詩中,杜牧将韋慈的兒子形容為具有柔情綽态,并以此表達對他們的贊美。
《柔情綽态》的繁體字為「柔情綽態」。
在古時候,「态」字的寫法為「態」。
他的柔情綽态使得他成為了衆人眼中的紳士。
她的柔情綽态迷住了所有人。
柔情、綽約、姿态、優雅、細膩
溫柔娴靜、柔和細緻、優雅高貴
粗魯莽撞、粗心大意、丑陋笨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