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夊夊的意思、夊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夊夊的解釋

綏綏。緩行貌。《玉篇·夊部》:“夊,思隹切,行遲皃。《詩》雲:‘雄狐夊夊。’”夊夊,今本《詩·齊風·南山》作“綏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夊夊”是由兩個“夊”字組成的疊詞,屬于較為生僻的古漢語用字,其含義需從“夊”的本義延伸理解:

  1. 單字“夊”的本義
    “夊”讀作suī(現代漢語中多讀suī,古音可能為zhǐ),《說文解字》解釋為“行遲曳夊夊”,即形容緩慢行走、步履拖沓的狀态。其字形像人兩腿分開、腳步遲緩的樣子,與“止”(腳)相關但方向相反。

  2. 疊詞“夊夊”的用法
    疊用後通常表示程度加深,可理解為“緩緩而行、步履蹒跚”,常見于古籍中對行走緩慢或猶豫不決狀态的描寫。例如:“夊夊獨行”指獨自緩慢踱步。

  3. 注意點

    •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殊文體。
    • 易與部首“夂”(zhǐ,意為“從後至”)混淆,但“夊”與“夂”方向相反,意義不同。
    • 作為構字部件,“夊”常出現在“夏”“複”等字的下部,表示與腳部動作相關。

建議: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詞,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日常使用中建議用“緩緩”“踟蹰”等常見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夊夊的意思

夊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小步快走,形容行走的樣子輕快迅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夊夊是由夂部和心部組成的,夂部表示“向後走”,心部表示“心思、動作”,總共有4畫。

來源

夊夊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是古代漢字之一。它的造字來源于人們觀察到人行走時的腳步快速勤奮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快速行走的意義。

繁體

夊夊的繁體字為“海海”。在繁體字中,夂部和心部的形态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保持一緻。

古時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夊夊的形态與現代略有不同。夂部寫得形似于一個向後的小步,心部寫得形似于人的心髒。整個字形屬于象形字,能夠生動地表達行走的動作和心思。

例句

他夊夊地從大街穿過,消失在人群中。

她的腳步夊夊,像一隻小鳥在林間飛翔。

組詞

夊夊可作為組詞的部分,如夊夊走、夊夊跑等。

近義詞

輕捷、敏捷、迅捷。

反義詞

遲緩、慢悠悠、穩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