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胡馬的意思、胡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胡馬的解釋

(1).泛指産在西北民族地區的馬。《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 越 鳥巢南枝。”《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胡馬奚車,羅列階陛。” 明 李攀龍 《古意》詩:“蕭蕭胡馬鳴,翩翩下枯桑。”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完忠》:“衙中坐困,空雲胡馬思歸。”

(2).指胡人的軍隊。 漢 鄒陽 《上吳王書》:“臣恐救兵之不專, 胡 馬遂進窺於 邯鄲 。”《漢書·匈奴傳贊》:“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 胡 馬不窺於長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國。” 唐 王昌齡 《出塞》詩:“但使 龍城 飛将在,不教胡馬度 陰山 。”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蒼生未蘇息,胡馬半乾坤。”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陳贍傳異人膠法》:“得百笏,自謂終身享之不盡。胡馬南渡,一掃無餘。” 明 李夢陽 《胡馬來再贈陳子》詩:“冬十二月胡馬來,白草颯颯黃雲開。” 清 孫雨林 《皖江血·遭擒》:“俺隻料胡馬前來把戰挑,那知同胞反與咱兵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胡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中國西北遊牧民族(如匈奴、大宛等)所養的馬匹,具有地域特征。例如“胡馬依北風”、“胡馬大宛名”,均強調其産地屬性。

  2. 引申為軍隊象征
    在邊塞詩中常代指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如王昌齡《出塞》的“不教胡馬度陰山”,杜甫《洛陽》的“胡馬犯潼關”,均借“胡馬”暗喻外族軍事威脅。

  3. 文學中的情感意象
    部分古詩将胡馬與思鄉、羁旅之情關聯。如《古詩十九首》用“胡馬依北風”比喻遊子對故土的眷戀,賦予其人文情感。

  4. 曆史文獻中的實際記載
    《漢書》等史書提到“胡馬不窺長城”,反映中原王朝對北方騎兵的防禦策略,側面印證胡馬的軍事地位。

  5. 特殊品種的指代
    部分語境特指名馬,如“大宛馬”(漢代西域良駒),突顯其品種優勢。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詞及曆史記載,若需查看完整出處,可參考、2、3、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馬的意思

《胡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胡人(外族)的馬,也可泛指胡人的坐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胡馬》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蔔”、“馬”兩個部首。具體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胡馬》一詞起源于古代中國,當時中國北方邊境地區經常遭受胡人的侵略。胡人以馬為戰鬥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中國人把胡人騎的馬稱為胡馬。

繁體

《胡馬》的繁體字為「胡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人對漢字有不同的寫法,「胡馬」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胡馬」或「㝋㝋」。

例句

1. 他們雄赳赳,氣昂昂,騎着胡馬,威風凜凜地出發了。

2. 這匹胡馬奔騰如風,速度極快。

組詞

胡馬風,胡馬橋,胡馬陷,胡馬蹄

近義詞

北馬,胡騎,異族之馬

反義詞

中原馬,漢馬,本土之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