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帝王祭日的地方。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聖駕春分躬詣 朝日壇 ,及藩王之國,則由 朝陽門 出。” 吳偉業 《朝日壇》詩 清 靳榮藩 題解:“《畿輔通志》: 朝日壇 在 朝陽門 外,西向。每年春分祭,遇甲丙戊庚壬年,親祭,餘年遣大臣攝祭。”
朝日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太陽的場所,以下是綜合解釋:
朝日壇(又稱日壇)是古代皇家祭祀太陽的專用祭壇,位于北京朝陽門外,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其名稱中“朝日”即“朝拜太陽”之意,與月壇形成“日東月西”的對稱布局。
現為北京曆史文化地标,園内保留祭日壁畫、神道等遺迹,兼具文物保護與公共休閑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細節或祭祀流程,可查閱《畿輔通志》《酌中志》等古籍記載。
朝日壇(cháo rì tán)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
部首和筆畫:
朝字的部首是曰,它的總筆畫數是12;日字的部首是日,它的總筆畫數是4;壇字的部首是土,它的總筆畫數是7。
來源:
朝日壇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有意思。朝日壇最早出現在詩經中,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共收集了305篇古代詩歌。朝日壇在其中的《日月》一篇中提到,意指旭日東升,壇上供奉太陽神靈。
繁體:
朝日壇是朝日壇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朝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部是“一”,下部是“至”,寫得更像是太陽正在升起的樣子。
例句:
朝日壇仰望,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
組詞:
朝陽、日光、壇禮。
近義詞:
旭日、晨曦。
反義詞:
夜晚、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