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菅草編的盛飯器。《儀禮·既夕禮》:“菅筲三,其實皆瀹。”
“菅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菅筲(jiān shāo)指用菅草編織的盛飯器具,常見于古代禮儀或生活場景中。例如《儀禮·既夕禮》記載:“菅筲三,其實皆瀹”,描述了菅筲作為祭祀或喪葬儀式中的容器用途。
主要用于古代禮儀場合,如《儀禮》中記載的喪葬儀式,用菅筲盛放祭品或食物,體現簡樸莊重的傳統。
部分資料(如)提到“菅筲”引申為“言辭謙虛、态度謹慎”,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誤讀或引申義,需謹慎采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菅草”特性或古代器物,可參考《漢典》《儀禮》等典籍。
《菅筲》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一種竹筐和籮筐的茅草編織物。菅筲一詞也常用來形容簡陋的住房。
菅字的部首是⺲(草字頭),筲字的部首是⺮(竹字頭)。
菅字的筆畫數為14畫,筲字的筆畫數為12畫。
菅筲一詞早在《莊子》中就有出現,具有悠久的曆史。菅字最早是用來指茅草,而筲字則是指竹筐和籮筐。
菅筲的繁體字為「菅篠」。
在古代,菅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大緻為「茻草丸」。筲字則是三個竹字組合而成。
1. 農民用菅筲裝載着自家種的蔬菜回家。
2. 窮苦的人家住着簡陋的菅筲屋。
3. 他手裡提着一個菅筲,裡面裝滿了各種水果。
編筲、筲箕、菅席、菅繩
竹籃、蓑衣、茅屋、竹房
宮殿、别墅、豪宅、洋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