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人的意思、木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人的解釋

(1).木制的人像。《戰國策·燕策二》:“ 宋王 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遠,不能攻也。” 漢 王充 《論衡·儒增》:“為母作木車馬、木人禦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魏書·高道穆傳》:“刺史 李世哲 即尚書令 崇 之子,貴盛一時,多有非法,逼買民宅,廣興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馬埒堠上為木人執節。”《宋史·輿服志一》:“記裡鼓車,一名大章車……行一裡則上層木人擊鼓;十裡則次層木人擊鐲。”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公輸子 削木人為禦, 墨翟 刻木鳶而飛, 武侯 作木牛流馬。”

(2).喻指冷酷無情或癡呆不慧的人。參見“ 木人石心 ”。

(3).五行說認為人禀天地五行之氣而生。受木氣多者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蕭吉 《五行大義·論人配五行》:“《祿命書》雲:‘金人剛強自用,木人多華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見漆則瘍。世之木人多矣,而瘍者間有之,不木而瘍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人”的漢語詞典釋義

“木人”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釋義源自權威漢語工具書:

  1. 木制的人像;木偶: 指用木材雕刻或制作而成的人形物件。這一釋義強調其作為人造物品的物理屬性,常指沒有生命、不能自主活動的偶像或玩偶。在古代文獻中,多指用于陪葬的俑或表演用的傀儡。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木人”的第一項釋義即為“木制的人像”。例如,《戰國策·燕策二》中記載的“宋王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此處的“木人”即指用作詛咒替身的木偶。
    • 書證示例: 蘇轼《題王維畫》詩:“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祗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複溫。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老可(文同)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懸知君能詩,寄聲求妙語。”其中雖未直接出現“木人”,但“心如死灰”、“嗒然遺其身”的狀态常被用來形容“木人”的呆滞。後世常引此意境喻指人如木偶般無感。
  2. 比喻愚笨或遲鈍不靈的人: 由“木制人像”缺乏生命和靈性的特點引申而來,用于形容人反應遲鈍、呆闆、不靈活或缺乏情感、不通情理,如同木頭做的人一樣。

    •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在“木”字的釋義項下,有“反應遲鈍;麻木”的義項,并舉“木頭木腦”為例。“木人”作為合成詞,其比喻義即由此引申固化而來,指呆笨、不機靈的人。
    • 用法示例: 在日常用語或文學作品中,常聽到“像個木人似的”、“呆若木人”等說法,均是用“木人”來比喻人的呆滞、麻木或反應遲緩。例如,形容一個人受到巨大打擊後,愣在原地一動不動、毫無反應的狀态。

“木人”的核心含義是指用木頭制作的人形物(木偶),并由此引申出形容人呆笨麻木的比喻義。這兩個義項在權威漢語詞典中均有明确記載和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木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1. 木制人像 指用木材雕刻或制作的人形物件,常見于古代祭祀、巫術或機械裝置。例如《戰國策·燕策二》記載宋王制作木人并射其面,漢代王充《論衡》描述木人作為機關驅動的人偶。

2. 比喻特定性格的人

3. 實用工具 指代木夯,即傳統建築中用于夯實地基的木制工具。

其他補充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詞義,曆史文獻中多指前兩種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意苟合辦稿闆塊邊圉陛制波斯店菜肴除宮椿庭萱室蛓毛蟲帝軒法海無邊方丈僧肺吸蟲風頭賦歸拊養歌舟拐脖兒冠霞姑息養奸和宜洪霖花黃華劇黃耳寄書荒擾鲛女解語觭夢郡符巨勝客輪狂電雷開連舻漫壑馬蕲門啟撲褫蒲輪前身七返還丹情累權暫熔煉紗紗世類天末涼風停脫通蔽塗白頹遷讬物陳喻歪曲嚣嘈銷售員霞鹜西極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