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驚膽顫的意思、魂驚膽顫的詳細解釋
魂驚膽顫的解釋
形容驚恐萬分。《禅真逸史》第三三回:“ 薛舉 一枝畫戟神出鬼沒,若舞梨花,遍身解數。官軍看了,個個魂驚膽顫。”
詞語分解
- 魂的解釋 魂 ú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體上主宰人,又可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的實體:魂靈。鬼魂。魂不附體。 指精神或情緒:魂飛魄散(形容極度驚恐)。魂不守舍。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號:
- 顫的解釋 顫 (顫) à 物體振動:顫動。顫抖。顫音。 顫 (顫) à 同“戰”③。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魂驚膽顫”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極度驚恐、害怕到心神不甯、膽戰心驚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 形容人受到極大的驚吓或恐懼,以至于靈魂仿佛受到震動(魂驚),膽子也吓得發抖(膽顫)。指極度的恐慌和不安。
-
語義分解與引申:
- 魂: 指靈魂、精神、心神。成語中常用來代表人的精神層面。“魂驚”意指精神受到強烈刺激,極度震驚,心神不甯。
- 驚: 驚吓、震驚。
- 膽: 指膽量、勇氣。“膽顫”意指膽量像在顫抖一樣,形容内心極度恐懼、害怕得發抖。
- 顫: 發抖、哆嗦。
- 綜合起來,“魂驚膽顫”強調的是從精神(魂)到生理(膽顫)都處于一種極度恐懼、戰栗不安的狀态,程度比一般的“害怕”要深得多。
-
用法與語境:
- 通常用于描述人遇到極其危險、恐怖或令人極度震驚的事情時的反應。
- 例如:聽到那聲巨響,他頓時魂驚膽顫,呆立當場。 / 回想起昨晚的經曆,她仍感到魂驚膽顫。
- 常帶有誇張的修辭色彩,強調恐懼的程度之深。
-
近義詞:
- 膽戰心驚、心驚膽戰、魂飛魄散、魂不附體、驚恐萬狀、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 細微區别: “魂驚膽顫”與“膽戰心驚”、“心驚膽戰”意思非常接近,都強調内心的極度恐懼和身體的戰栗。“魂飛魄散”、“魂不附體”則更側重于精神層面的極度驚吓,仿佛靈魂出竅。
-
反義詞:
- 泰然自若、鎮定自若、處之泰然、面不改色、無所畏懼。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魂驚膽顫”有收錄和釋義,是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商務印書館官方網站 (可查詢詞典信息)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大型權威漢語辭書,對成語的源流、釋義有詳細考據。 漢語大詞典 - 中國辭書網 (可查詢相關信息)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對“魂”、“驚”、“膽”、“顫”等字的古義和常用義有詳細解釋,有助于理解成語構成。 商務印書館官方網站
- 《中華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專門收錄和解釋成語的工具書,對“魂驚膽顫”的用法、近義詞等有詳細說明。 中華書局官方網站
網絡擴展解釋
“魂驚膽顫”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導緻心神不甯、膽戰心驚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指内心受到極大驚吓,連魂魄和膽量都為之震動顫抖,常用于描述極度恐慌的情境。例如面對突發危險或恐怖場面時,人的身心反應。
-
出處與例句
最早出自明代方汝浩的《禅真逸史》第三十三回:“官軍看了,個個魂驚膽顫。”。此句通過描寫士兵目睹薛舉英勇戰鬥後的反應,生動展現該詞的使用場景。
-
結構與用法
- 發音:hún jīng dǎn chàn(部分資料注音為“dǎn zhàn”,但“chàn”更常見)。
- 語法:聯合式結構,可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魂驚膽顫地逃出山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強調恐懼的客觀狀态,不含褒貶。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魂飛魄散、心驚膽戰
- 反義:泰然自若、鎮定自若
-
使用場景
適用于文學描寫或口語中表達極度恐懼,如:“深夜獨行山路,突如其來的怪聲令人魂驚膽顫。”
提示: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表達可替換為“吓破膽”“毛骨悚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八舍貶棄骖駕産母車輛廠承祧赤賜窗望黜抑大千世界電麾豆包惰慵二進宮法門寺奉循剛烈幹凈土鈎鈎古往今來漢陰诮鴻體監守僭元勦竊經濟合同菌肥澇地牢丸列門禮經柳闇邏杯面叙偏廂青堂瓦舍秦人洞窮富極貴氣下七族入彀尚年韶舉沙區生态平衡攝任失悔守具收緣孫遁所以貪懫洮研庭壸屯變晚英顯朝香包獻果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