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羊的意思、攘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羊的解釋

《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邢昺 疏:“言因羊來入己家,父即取之。”後以“攘羊”謂揚親之過。《周書·蕭大圜傳》:“吾聞 湘東王 作《梁史》,有之乎?餘傳乃可抑揚,帝紀奚若?隱則非實,記則攘羊。” 宋 劉兼 《贻諸學童》詩:“攘羊告罪言何直,舐犢牽情理豈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攘羊”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倫理争議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出處與本義 “攘羊”出自《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原指父親偷羊,兒子告發父親的行為。其中“攘”在古漢語中有“竊取”“奪取”之意(參考網絡百科補充)。

  2. 引申義與争議

    • 該詞後來演變為“揚親之過”的代稱,即揭露或宣揚親人的過錯。
    • 儒家對此存在倫理争議:孔子批評這種“直”違背了“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禮法,認為親情倫理高于法律正義。
  3. 文學用例 宋代劉兼《贻諸學童》詩:“攘羊告罪言何直,舐犢牽情理豈虛”即用此典,對比揭露過錯與維護親情兩種價值觀的矛盾。

  4. 現代語境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常引發關于“大義滅親”與“親親相隱”的哲學思辨。

注:當前該詞無近義詞可直接替代,反義可參照“親親相隱”等維護親屬隱私的詞彙。如需了解“攘”字更多含義(如攘除、攘臂),可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攘羊》的意思

《攘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驅散群羊。在廣義上也可指趕走一群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攘羊》這個詞,由“攵”和“⺶”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攘羊》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攘羊不牧,此其所自終也。”意為不養護羊群,即将羊驅散,比喻治理不善導緻群體解散。

繁體

《攘羊》的繁體字為「攘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攘羊》的漢字寫法為「攘羊」。

例句

1. 他們不斷攘羊,導緻團隊内部無法團結一緻。

2. 政府采取措施,成功地攘羊後,經濟開始複蘇。

組詞

1. 攘除:趕走、驅散。

2. 攘外:排斥外來勢力。

3. 攘災:驅除災難、消除災害。

近義詞

趕走、驅散、驅逐。

反義詞

聚羊、護羊、養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