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問的意思、諱問的詳細解釋
諱問的解釋
死訊。《宋史·禮志四》:“七年, 徽宗 哀聞,是歲九月,中書舍人 傅崧卿 援嚴父之説,不幸太上諱問奄至,而大享不及,理實未安。”
詞語分解
- 諱的解釋 諱 (諱) ì 避忌,有顧忌不敢說或不願說:諱言。諱匿。諱飾。忌諱。隱諱。直言不諱。諱疾忌醫。 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名諱。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諱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諱問指死訊,尤其用于婉轉提及尊長或君主的去世消息。該詞在《宋史·禮志四》中有明确記載:“不幸太上諱問奄至”,描述宋徽宗去世時避諱直接提及“死亡”的情景。
二、字義拆解
- 諱(huì):
指因避忌而不敢或不願直言,如隱諱、忌諱。古時也用于避稱尊長或帝王的名字。
- 問(wèn):
本義為詢問,此處引申為“消息”或“訊息”。結合“諱”字,整體表達對死亡消息的委婉表述。
三、使用語境
- 曆史文獻:多見于古代史書或禮制記載,如《宋史》中描述帝王喪事時使用,體現對逝者的尊重。
- 現代適用性: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作為古語詞出現在學術或曆史讨論中。
四、相關延伸
- 同類型詞彙:類似表達如“駕崩”“薨逝”等,均屬古代對死亡的不同諱稱。
- 文化背景:中國古代重視禮制與避諱,對尊長、君主的死亡需采用特定詞彙以示敬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宋史》原文或相關禮制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諱問》的意思
《諱問》是指對某個敏感、禁忌的問題或話題進行詢問或探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諱問》的拆分部首是言,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諱問》一詞的來源于古代的儀禮制度。在古時候,有一種稱為“諱”的儀式,是指在特定場合下避免提及某些禁忌話題。後來,人們将避諱的動作與問詢聯繫在一起,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諱問》。
繁體
《諱問》的繁體字為「諱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諱」寫作「諱」,「問」寫作「問」。
例句
1. 他們避開了諱問父親的離世原因。
2. 面對敏感話題,她總是巧妙地諱問而不直接提及。
組詞
諱談、諱莫如深、諱言、諱葬、謾諱、不敢諱言。
近義詞
避諱、回避
反義詞
直言、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