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懇切的議論。 漢 王充 《論衡·超奇》:“觀 谷永 之陳説, 唐林 之直言, 劉向 之切議,以知為本,筆墨之文,将而送之,豈徒雕文飾辭,苟為華葉之言哉?”
“切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懇切的議論,強調在讨論問題時态度慎重、内容深刻。以下是詳細解析:
“切”在此處引申為慎重、嚴謹,“議”指商讨、讨論,組合後表示對重要事務進行審慎的審議或提出懇切的觀點。該詞常用于形容言辭懇切、内容務實的讨論,而非浮于表面的空談。
漢代王充在《論衡·超奇》中提及:“劉向之切議,以知為本”,此處以劉向的論述為例,說明“切議”需以知識為根基,避免華而不實。
部分資料(如)提到“切”的其他含義(如“切割”),但在此詞中僅保留“懇切、慎重”的引申義,需注意區分。
“切議”強調讨論的深度與嚴謹性,常見于古典文獻。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衡》等典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切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切”和“議”兩個字組成。
“切”字的部首是刀,總共有2個筆畫;“議”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9個筆畫。
“切議”一詞最早見于《荀子·正名》一書中,用來形容人們切磋讨論、争辯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切議”字仍然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切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情況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1. 學術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切議。 2. 他們一直在切議如何改進公司的經營策略。
衡量、讨論、辯論、考慮、商議、交流、講授、分析等。
讨論、辯論、商議、交流、講授等。
默許、聽從、接受、默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