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號的意思、道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號的解釋

(1).修道隱逸者的别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道號》:“ 元魏 世祖 時,賜 寇謙之 天師之號, 後漢 張道陵 亦有天師之稱。蓋自《列子》言 黃帝 之稱牧馬童子曰天師始也。 唐玄宗 賜 李含光 曰 玄靜先生 ,此賜號先生之始也。 宋 朝緣 唐 事,亦有賜號先生、處士者。 真宗 , 陳摶 賜號 希夷先生 , 神宗 時, 張噩 賜號 沖靖處士 是也。”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貧道覆姓 司馬 ,名 徽 ,字 德操 ,道號 水鑑先生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一日請得一個方士來,沒有名姓,道號 玄玄子 ,與 甄監生 講着内外丹事,甚是精妙。”

(2).泛指别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輕俊後生輩,乘酒縱筆,題識書畫卷軸,有不著姓名,止題道號者,得不有愧於前輩乎?”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瘗鶴銘》:“ 歐陽文忠公 以為不類 王右軍 法,而類 顔魯公 ,又疑是 顧況 ,雲道號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號,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分别體現于宗教與文化領域:


一、道教修行者的尊稱(核心宗教含義)

指道教信徒(道士、道姑)正式皈依後,由師父或道觀依據派系譜系、修行境界所賜予的法名或尊號。此號象征其脫離俗世身份,正式成為修道之人,常見于法牒、經文署名及宗教活動中。

權威來源: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定義道號為“道士的别號”;《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進一步說明其需“依門派字輩傳承,彰顯道門戒律與修行追求”。

實例:

全真道祖師王重陽道號“重陽子”,其弟子丘處機道號“長春子”,均體現道教“以號明志”的傳統。


二、文人雅士的别號(文化延伸含義)

受道教文化影響,古代部分文人墨客亦将個人書齋名、筆名或隱逸稱號雅稱為“道號”,以此表達超脫世俗、寄情山水的志趣,但此用法非宗教身份标識。

權威來源:

《中國宗教文學史》(中華書局)指出,唐宋以降文人“借道號喻清高”,如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雖含道教意象,實為文化符號。

區分提示:

此類别號與嚴格的道教法名不同,屬文化借喻現象。


現代使用注意

當代語境中,“道號”主要指道教徒的法名。網絡文學中偶見泛化用于虛構角色,但需與傳統定義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道號”是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的稱號,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核心定義

指修道者或隱逸人士的尊稱,常見于道教文化中。通常以“子”“道人”“山人”等結尾,如呂洞賓的“純陽子”、司馬徽的“水鏡先生”。早期隻有身份顯赫或德高望重者才能擁有道號,如張良被尊稱為“子房”。

二、延伸用法

  1. 宗教屬性
    道教人士通過道號體現修行理念,如“玄誠道人”強調玄妙真誠,“清淨子”指向心境修為。

  2. 官方賜號
    曆史上存在帝王賜號現象,如唐玄宗賜李含光“玄靜先生”,宋真宗賜陳抟“希夷先生”。

  3. 文學泛稱
    偶見于文學作品指代别號,如《清波别志》記載文人題字時使用道號代替本名,但此用法較罕見。

三、與成語區别

需注意與成語“道號”(指品德高尚者)區分,後者屬于現代詞典的獨立釋義,與傳統文化中的道號概念不同源。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史人物的道號案例,可查閱《三國演義》《宋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嘊嘊北紫抃儛髲鬀長謡吵子鸱尾出乎吹彈鼓闆觸媒大翁砥淬梵天符運感附高級水泥高壘深壁工遲桂庭漢臯珠黃秔黃樓還需要花靥麾纛賤吏接對竟歲京削謹勤積錢急于星火句闌老歐兩榜進士連帙累牍龍綜落的猛火油抹腹秦秦遒媚缺一不可軟脂侍人識神食時詩傭壽歲熟人熟事贖杖索賴缇帥蛻嬗外監武官五絲鮮卑險勝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