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頰舌的意思、頰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頰舌的解釋

口舌言語。比喻口辯才能。 南朝 梁武帝 《責賀琛敕》:“欺罔朝廷,空示頰舌。”《舊唐書·劉迺傳》:“龍吟武嘯,誠希聲也,若尚頰舌之感,必下於蛙黽。” 明 李贽 《列衆僧職事》:“今 常融 既與衆師父商議,分定職守,自然清淨無事,可省頰舌之勞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亦且截截諞言,誇清班于頰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頰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頰舌”由“頰”(臉頰)和“舌”(舌頭)組成,字面指與口舌相關的部位,引申為口舌言語,常比喻口辯才能或言辭能力。例如《舊唐書》中“若尚頰舌之感,必下于蛙黾”,即強調若僅依賴口舌之能,則難成大事。

2.語境中的延伸義

在部分語境中,“頰舌”可指尖銳的批評、諷刺或嘲笑的言辭。例如明代李贽提到“可省頰舌之勞矣”,暗含減少無謂争辯之意。

3.古籍出處與用法

4.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頰舌”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景(如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可形容語言表達的能力或言辭交鋒。例如:“他憑借過人的頰舌,化解了談判僵局。”

5.相關擴展

“頰”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面旁”(面頰),而“舌”象征言語功能,二者結合突出口頭表達的重要性。

總結來看,“頰舌”核心含義圍繞口才與言辭,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舊唐書》《茶馀客話》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頰舌的意思

《頰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言辭詭詐、奸詐欺人,言辭狡猾。

頰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頰舌》的拆分部首是,它由11個筆畫組成。

頰舌的來源

《頰舌》源自于古代《詩經·秦風·無衣》:“陟彼南山,言采其椠。言有序言,說吾道存。”其中,“言采其椠”形容言辭巧妙狡猾,後來演變為成語《頰舌》。

頰舌的繁體

《頰舌》的繁體字為「頰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字學家的考證,古時候《頰舌》的漢字寫法為「頰腮」。

頰舌的例句

他的言辭雖然華麗,但總是帶有一絲頰舌之意。

頰舌的組詞

頰舌之辭、頰舌之言、頰舌之人、頰舌之徒

頰舌的近義詞

巧舌如簧、口奸心狠、伶牙俐齒、伶牙利齒

頰舌的反義詞

直言不諱、真心實意、坦誠相待、豪言壯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