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龎兒”。臉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甫能相見,擗着箇龐兒那下。儘人問當,佯羞不答;萬船哀告,手摸着裙腰兒做勢煞。您不偢人,俺怎敢嗔他?” 元 沙正卿 《鬥鹌鹑》套曲:“實丕丕罪犯先招受,直到拆倒了龎兒罷收。”《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公子俊俏龐兒,溫存性兒,又是撒漫的手兒,幫襯的勤兒,與 十娘 一雙兩好,情投意合。”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隻是年光已在她眼圈邊畫上一道淡淡的黑圈,雙頰退紅,龐兒不如照片上那麼豐滿,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華’時的那般軟款了!”
“龐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西廂記諸宮調》《警世通言》等古典文獻,或參考高權威性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龐兒》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一般表示龐大和巨大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物體的宏偉、廣闊、浩大等特征。
龐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廣”部,右邊是“乒”部。它共有11個筆畫。
龐字的源自《說文解字》,表示“獸類安居曰龐”。與獸居有關的龐當時是一種土山形狀的建築物,後來用來泛指龐大、宏偉的事物。在繁體字中,龐字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代,龐字的寫法有時與現代略有不同。在篆書中,它的字形中間位置多了一個“匕”字旁,表示了龐大的意象。而在隸書中,字形則更為簡化,去掉了“匕”字旁。
1. 這座建築真是龐大而華麗。
2. 他在工作中投入了龐大的精力和時間。
3. 這個球隊的支持者數量龐大,他們都非常熱情。
龐大、龐雜、龐然、龐眉皓發
巨大、宏偉、廣闊、浩大
微小、狹小、有限、細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