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榷商的意思、榷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榷商的解释

指从事盐、铁、酒等专卖品交易的商贾。 唐 卢纶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诗:“榷商蛮客富,税地芋田肥。” 明 陈子龙 《议财用》:“然是时未尝加地亩之税,增榷商之资,减百官之俸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榷商”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历史背景及文献例证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
    “榷商”指古代从事盐、铁、酒等政府专卖品交易的商人。这一概念源于国家对重要物资的垄断经营制度(即“榷”),目的是通过专营控制经济命脉并增加财政收入。

  2. 字义解析

    • 榷:本义为独木桥(如《说文解字》中“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后引申为专利、专卖制度,如唐代对盐铁的“榷税”。
    • 商:泛指从事买卖活动的商人,此处特指专营特定商品的官方许可商人。
  3. 历史背景与例证

    • 唐代诗人卢纶在《送盐铁裴判官入蜀》中写道:“榷商蛮客富,税地芋田肥”,反映专卖商人因垄断经营而富裕的现象。
    • 明代陈子龙在《议财用》中提到“增榷商之资”,说明专卖制度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
  4. 作用与特点
    榷商制度体现了古代政府对经济的高度控制,通过限制特定商品(如盐铁)的自由流通,既保障税收,又抑制豪强势力。这类商人需获得官方许可,其交易受严格监管。

“榷商”是古代专卖体系下的特许商人,其存在与政府垄断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常见于盐、铁、酒等关键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榷商》是什么意思

《榷商》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代在市场交易中负责收买货品并出售的商人。榷商可以理解为进行商品交易的商业中介人。

《榷商》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榷商》由“木”和“口”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木”表示与树木和木材相关的事物,“口”表示与口腹相关的事物。根据笔画顺序,拆分为12画。

《榷商》的来源

《榷商》一词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元代(1271年-1368年)的文献中。在当时的经济体系中,榷商是特定负责掌管港口市场的商人,他们负责收取税收、取得交易特权并推动当地经济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榷商》的概念逐渐演变,如今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榷商》的繁体字

《榷商》的繁体字为「搉商」。

古时候《榷商》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榷商》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变化。根据历史记录,元代的写法为「榷商」,清代(1644年-1912年)的写法为「擴商」。这说明《榷商》的字形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有所变化。

《榷商》的例句

1. 他是这个港口城市中最著名的榷商,负责管理着整个市场。

2. 这个榷商通过与供应商的积极合作,取得了很大的利润。

3. 榷商的地位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榷商》相关的组词

1. 代榷:在榷商缺席的情况下,由他人代理出售货品。

2. 榷场:指专门用于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场所。

3. 榷税:指榷商向政府缴纳的交易税收。

《榷商》的近义词

1. 商贾:指商业界的精英和权贵。

2. 商人:指从事商品交易的个人或企业。

3. 商家:指经营商品销售的企业或个体户。

《榷商》的反义词

1. 消费者:指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团体。

2. 供应商:指向榷商提供商品的个人或企业。

3. 制造商:指生产商品的企业或个体户。

别人正在浏览...

白毫子巴戟褒衣危冠避躲不犯不失黍絫逞丽成务池柳重犯杵搏石辞书蹙击刀梦鸫鵍东师发衆膏畴割炬根叶雚觔驩笑还珠洞虎窟龙潭降挹将作监颊上三毫解乏截蒲净赚九霞裙均台滥官污吏两袖清风龙凤团茶鹿囿闷怀明灯弄酒驽马鈆刀评委七步诗日许时间羶秽少林拳生猱盛农蛇影市死瘦生霜蹊酸儒岁暮随邪突门凸面镜酡顔下餔县市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