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昧的意思、昧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昧的解釋

(1).昏暗貌。《楚辭·九章·懷沙》:“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晉書·皇甫谧傳》:“去顯顯之明路,入昧昧之埃塵。” 康有為 《<日本書目志>序》:“黑夜無火,昧昧然操舵于煙霧中。”

(2).昏亂;模糊不清。《楚辭·九辯》:“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新唐書·楊複光傳》:“北面臣賊,何恩義利害昧昧耶?” 清 納蘭性德 《石鼓記》:“ 蘇 、 李 、 虞 、 褚 、 歐陽 ,近在 唐 初,亦遽爾昧昧。”

(3).無聲無息。 唐 韓愈 《上宰相書》:“其影響昧昧,惟恐聞於人也。” 明 歸有光 《項脊軒志》:“方二人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4).胡塗無知。常用作謙辭。《孔叢子·答問》:“寡人昧昧焉,願以人間近事喻之。” 唐 柳宗元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以中丞公之直清嚴重……且猶宗重其道,況若吾之昧昧者乎。” 康有為 《<法國革命史論>跋》:“妄人昧昧,不察本末。”

(5).沉思貌。《書·秦誓》:“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 蔡沉 集傳:“昧昧而思者,深潛而靜思也。” 宋 王安石 《夜夢與和甫别因寄純甫》詩:“千裡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序:“吾既生亂世,目擊苦道,而思有以救之,昧昧我思,其惟行大同太平之道哉!”

(6).純厚渾樸貌。《淮南子·俶真訓》:“至 伏羲氏 ,其道昧昧芒芒然。” 高誘 注:“昧昧,純厚也。”《周書·蕭大圜傳》:“天道昧昧,安可問哉?”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昧昧神道,悠悠彼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昧昧"是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具有層次感,主要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解釋:

一、核心釋義:昏暗不明貌

指光線不足或事物模糊不清的狀态,既可形容物理空間的幽暗,也可引申指意識、認知的模糊。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昧"字條釋義三:"昏暗不明。"

文獻用例:

《楚辭·九章·懷沙》:"日昧昧其将暮",形容天色漸暗。

《淮南子·俶真訓》:"其道昧昧芒芒",描述混沌未分的狀态。

二、引申義:隱晦深沉貌

形容事物含而不露或情感思緒的幽深難測,常見于對心境、聲響的描寫。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昧昧"條:"①昏暗;②深思貌。"

文獻用例:

《尚書·秦誓》:"昧昧我思之",表達内心深沉的思慮。

王安石《夜夢與和甫别》:"千裡冰裂處,一勺暖亦仁。昧昧我思之,太陽為車輪。" 以"昧昧"強化思緒的綿長。

三、動态語義:逐漸擴散蔓延

強調事物由内而外、由近及遠緩慢擴展的過程,多用于描述光線、聲響或影響力。

來源:《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昧"字注:"暗昧漸及也。"

文獻用例:

《楚辭·九歎》:"日昧昧而西頹兮",描繪日光漸弱之态。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萬物衆夥,明月昧昧",寫月光逐漸鋪灑的景象。

四、方言與特殊用法

在部分方言中保留古義,如閩南語用"昧昧"形容天色微明(《閩南方言大詞典》廈門大學出版社)。佛教典籍《景德傳燈錄》卷十五:"昧昧無聞"則指沉寂無聲的狀态。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楚辭》原文庫:https://ctext.org
  3.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淮南子》明刻本影像
  4. 北京大學《全宋詩》數據庫:王安石詩檢索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昧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èi mèi,其含義較為豐富,具體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2.抽象含義

3.謙辭與行為描述

4.語境應用

“昧昧”一詞融合了自然景象、思維狀态、道德評價和語言謙遜等多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意象圍繞“暗”與“思”,既可用于描述客觀環境,也可表達主觀心境或謙卑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哀切闇修筆距茶話會長恨讒訾朝要乘物弛廢齒少心銳抽身怵然賜對答碴大節夜到耳對當碓梢輀輪法律關系反羽沸稠焚林而畋幻術極貌京廣鐵路謹戶晉帖酹獻樂欲曆節骊母臨軍對陣琉璃廠蠡酌管窺龍柏謾語門下人米泔拿不出手碾房籤河清品起認三十六史聃矢石之難受激輻射殊常水晶猴子疏儉舒辟訟源隨俗雅化碎物攤頭讬之空言惋恻霞臉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