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仁獸的意思、仁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仁獸的解釋

麒麟的别名。古代傳說麒麟口不食生物,足不踐生草,有王者則至,為仁德之獸。《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文選·劉祯<公宴詩>》:“靈鳥宿水裔,仁獸遊飛梁。” 劉良 注:“仁獸,麟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仁獸”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特殊概念,其含義和象征意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仁獸”是麒麟的别名。根據《公羊傳》等古籍記載,麒麟被描述為“口不食生物,足不踐生草”,且隻在聖王治世時出現,因此被稱為“仁德之獸”。其名稱由“仁”(代表人類美德)與“獸”(動物本性)組合而成,寓意動物具備人類推崇的仁愛品質。

二、象征意義

  1. 吉祥與治世:麒麟的出現被視為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征兆。
  2. 品德拟人化:通過麒麟的習性(如不傷害生靈),将“仁”的道德标準賦予動物,形成對高尚人格的隱喻。
  3. 宗教文化符號:在佛教中,仁獸皮毛象征尊貴地位,僅觀音、彌勒等高級菩薩可披戴,體現其神聖性。

三、文化應用

四、延伸讨論

“仁獸”概念反映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将自然現象與人類道德關聯。需注意,此詞并非嚴格生物學分類,而是文化建構的象征符號。

若需進一步了解麒麟形象演變或相關文獻,可參考《三才圖會》等古籍配圖及《公羊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仁獸的意思

《仁獸》是指具有仁德和獸性的動物,形容一個人即具備溫和善良的品質,同時又表現出勇敢強大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仁獸》一詞的部首是人和獸,部首信息分别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為亻和八,所以《仁獸》的部首分别是亻和八。

《仁獸》一詞的總筆畫數是13,其中亻有2畫,八有2畫,所以《仁獸》的總筆畫數是2+2+9=13。

來源

《仁獸》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季氏》篇中,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對孔子的評價。孔子說,子貢就像一個“仁獸”,同時具備仁德和獸性,既有溫和善良的品質,又有勇敢強大的能力。

繁體

《仁獸》的繁體字寫作「仁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仁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大緻上與現代字形相似。

例句

1. 他是一個仁獸,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兇猛,但對人卻非常仁慈。

2. 子貢有着仁獸般的品質,他不僅善良和友善,還有着無窮的力量。

組詞

仁德、仁心、獸性、獸醫、獸類

近義詞

仁人、猛獸、勇猛、仁義

反義詞

兇獸、冷酷、殘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