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獨立挺拔。《紅樓夢》第五十回:“其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
(2).猶孤峭。 清 秦笃輝 《平書·文藝下》:“孤削已甚者,必不與福為鄰;刻劃太過者,每至與德相戾。”參見“ 孤峭 ”。
“孤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主要來源于古典文學語境:
獨立挺拔
形容事物形态的直立高聳,常用于描繪自然景物或建築結構。
例句:《紅樓夢》第五十回描寫梅花枝幹時提到,“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以“孤削”形容枝條如筆般直立。
孤峭(性格孤傲)
指人的性格孤高清冷、不隨流俗,含一定貶義,暗含難以親近之意。
例句:清代秦笃輝《平書·文藝下》批評極端性格時寫道:“孤削已甚者,必不與福為鄰”,強調過度孤傲可能招緻負面影響。
部分詞典(如)提到“孤獨無助”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高頻引用,可能為現代誤讀或擴展,建議以古典文獻釋義為準。
《孤削》是一個漢字詞彙,具有以下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孓 (bù) + 刀 (dāo),共9個筆畫。
來源:《孤削》一詞源于古代《詩經》中的《衛風·氓》篇:“孤竹寄于輔,削而簪之。”其中“孤竹”指被孤立的竹子,“削而簪之”意指将竹子砍削後制成飾物。
繁體:孤削
古代漢字寫法:孤 (gū) 的古代寫法是孑,削的古代寫法是刔。
例句:他孤削地站在人群中,顯得與衆不同。
組詞:孤獨、削減、削弱、孤兒、削減。
近義詞:孤單、寂寞。
反義詞:團結、衆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