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湖北的意思、湖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湖北的解釋

[Hubei province] 中國中部的省,簡稱鄂。面積185897平方公裡,人口5439萬(1990),省會武漢。該省三面環山,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70%,中部、南部為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産棉省及淡水養殖省,是輕重工業綜合發展的省,武鋼及十堰的汽車制造廠為中國著名大企業。水陸交通便利,長江、漢水、京廣、焦枝、枝柳、襄渝等河流、鐵路通過該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湖北省簡稱“鄂”,是中國省級行政區,地處長江中遊。以下從漢語詞典及地理文化角度分項解析其詞義構成:

一、地理方位釋義 “湖北”作為複合方位名詞,最早見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設立的荊湖北路行政區劃,字面義為“洞庭湖以北”。該地理坐标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全省國土面積55.67%屬長江流域,18.78萬平方公裡疆域中68%為山地丘陵(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二、曆史沿革考據 《辭海》(第七版)記載,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後始設湖北省。名稱承襲自宋代“荊湖北路”,其中“荊”指古荊州地域,《禹貢·九州》将此地列為九州之一(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三、行政區劃構成 現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及3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武漢作為省會城市,自1927年确立行政中心地位,其名稱源于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稱(來源:湖北省民政廳行政區劃資料)。

四、文化符號指代 在語言運用中,“湖北”常作為楚文化代稱,《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有“楚語”詞條,特指以武漢話為代表的西南官話方言變體。境内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現存湖北省博物館)印證了《周禮·考工記》記載的禮樂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湖北”的詞義解釋,綜合權威資料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義

“湖北”是中國省級行政區,全稱湖北省,簡稱“鄂”。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省會是武漢市。

二、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1. 地理位置
    地處中國中部,介于北緯29°01′—33°06′、東經108°21′—116°07′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
    周邊與安徽、重慶、陝西、江西、湖南、河南接壤。

  2. 行政區劃
    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轄12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三、地理特征與經濟

四、其他說明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湖北”作為成語形容情緒波動,此說法缺乏廣泛認可,建議以官方釋義為準。

如需更多信息,可參考湖北省政府官網或《中國地理大辭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官班駮陸離背理被褥鄙惡靫宬禅講抄稿城樓成襲恜恜吃老本抽繹醇古簇酒丹光吊瘾斷屠惡名煩困蜚讒敷披高樓寨之戰歌曲喚應禍譴薦牍結婚诘抗既爾積分學驚風炯炯覺得聚傘花序诳時惑衆藍礬狼歌馬夫沒王法缪葛匿止龐駮嫔息批傾氣決窮沙三同一片騷策上遷省簡十八灘師弟食新私福秃毫無火無藉仙漏效捷